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福建新闻
“静夜守护”建章立“智” 福建不断深化噪声污染整治工作
福建日报
2022-10-27 15:29

广场舞音乐、高音喇叭促销、夜间施工噪声……生活中,你是否也遇到过烦人的噪声污染问题?

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城市夜间噪声扰民问题,日前,福建省生态环境、公安、住建、交通、文旅和市场监管等6部门联合开展“静夜守护噪声治理我们在行动”专项攻坚行动,以部门联动、联合会商、巡查督导、领导包案、跟踪问效等措施为抓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坚持源头管控、分类施策,持续优化执法监管方式,有效提高执法监管效能。

各地各部门迅速响应,不仅强化机制创建,同时注重智慧监管。目前,全省九市一区均已制定印发噪声监管职责分工方案,对新噪声法中多项未明确具体责任部门予以明确,做到不仅有法可依,而且职责明确。此外,各地还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模式,出台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和噪声扰民问题线索移交工作机制,灵活运用在线监测、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全省噪声监管长效常治的格局已初步成形。

运用科技手段

实现噪声源头治理

“以前一到晚上,广场里经常传来广场舞的噪声,我们实在不堪其扰。噪声监测装置安装起来后,现在噪声比以前少了!”在福州五一广场,市民讲述着治理噪声污染后发生的变化。

原来,针对公园、广场噪声瞬时性、局部性和分散性的特征,福州市在市管公园和相关广场等重点区域建成了105台噪声监测显示屏。这些噪声监测设备具备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有了监测数据“说话”,扰民群众遇到现场劝导更能虚心接受,立行立改,噪声扰民问题解决效率不断提升。

这仅是我省治理噪声扰民问题智能化创新的一个缩影。为了有效治理各类噪声问题,全省谋求新思路、新办法,可谓是多点“开花”。

为有效解决建筑工地噪声问题,今年9月,厦门市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有关建筑施工项目的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应联入厦门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并限定完成期限。同时对监测设备提出计量认证标准,设定监测范围和分辨率等参数,要求监测数据符合平台接口标准并能实时上传。

针对道路上“炸街车”噪声扰民问题,泉州市、宁德市交警部门迅速行动、巡检结合,通过调取视频监控、分析研判等方式,锁定具体车辆和驾驶人员,依法处理,督促驾驶人加强学习并签署“反炸拒飙珍爱生命”承诺书。

莆田市则是创新运用数字化平台,将前期6部门联合排查的易产噪点位300个、问题清单175条导入平台,建立一企一档,锁定位置,拍摄实景照片上传平台,实时查看、调度点位情况,线上线下同发力,对完成整改问题及时剔除,实现易产噪点位和问题整改可视化精准化管理,更高效更强力推进专项行动开展。

完善联动机制

推动多部门联合攻坚

瞄准城市夜间噪声污染来源复杂、部门权责交叉、根治难、易反弹等共性难题,除了借助智能化设备外,省生态环境厅还牵头不断完善各部门联勤联动、信息共享、问题移交等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省直部门联席会,对各地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点评、通报,推动噪声治理的联合攻坚。

在福州,市生态环境局落实每月联席会议制度,联合会商、联合行动、联合督导,推动难题化解;实施市直参与部门挂片包案负责制,加强对夜间噪声投诉问题查办情况的跟踪调度、督办指导;邀请媒体联合夜查、跟踪报道,强化跟踪问效。公安、城管等部门抽调专人成立工作专班,加强本系统责任范围投诉问题查办情况的跟踪调度、督办指导等工作。修订《福州市市管城市公园广场舞、大家唱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噪声常态化管理机制》等制度文件,及时固化完善经验做法形成长效机制。

在泉州,市级督导组邀请市纪委监委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和媒体记者共同对重点噪声扰民问题抽查督导,并就督导中发现的问题予以公开曝光,第一时间将问题线索转交属地人民政府实施联合整治,同时市级相关部门及时跟进整治情况督导。

龙岩,龙岩市生态环境局实行局领导班子成员挂片负责制,由7名班子成员分别挂钩7个县(市、区),并成立以挂钩领导为组长、相关科室科长或骨干为成员的7支市级督导组,推动“静夜守护”点题整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一项项制度“硬招”,让噪声治理迎来累累硕果,噪声扰民信访投诉件办理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9月份满意度达到98.8%,环比提高0.55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赵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