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福州新闻
“文创+”,让传统业态迸发新火花
福建日报
2018-06-05 08:38

 

“文创+”,让传统业态迸发新火花

1日,两岸青年歌手在两岸青年文创产品集市上同台献艺。

“文创+”,让传统业态迸发新火花

参展业者向民众介绍文创产品。

“文创+”,让传统业态迸发新火花

民众在了解台湾少数民族手工艺品。

海峡网6月5日讯 6月1日至3日,第十届海峡论坛的首场子活动——海峡两岸青年文创产品集市(展销会)在福州三坊七巷举办,活动以“文创两岸,情系一家”为主题,吸引了81家两岸文创企业参展设摊。来自两岸的文创产品按照非遗实演区、匠心好物区、玩美生活区三大板块分类摆设,既有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建盏、灯笼等,也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手工艺品、美食等。

当非遗遇上台湾文创

在非遗实演区,一盏盏绘制着不同图案的伞灯,一幅幅展现着古迹风貌的油画,吸引了不少民众驻足欣赏,而这些作品均出自台湾艺术大师之手。

“你看,这幅画叫《雾峰林家·宫保第》,画的是台湾著名的历史古迹,它有雕花的门窗、精巧的燕尾脊,还有高高的门楣,处处充满中式建筑的古典美。”今年67岁的黄信镕来自台湾云林县,在岛内从事民间技艺的研究与创作长达40年。今年,他在平潭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还与其他民间艺术家一起在平潭澳前台湾小镇开设了油画伞灯展销馆。

在黄信镕看来,无论是用油画记录古迹的风貌,还是在纸伞、灯笼里融入油画的元素,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大陆有许多非遗项目,我希望用画笔把这些非遗呈现出来,保留下来。”在平潭期间,黄信镕除了热衷将石头厝等平潭特色景观画出来之外,也忙着将台湾的民间工艺品引进油画伞灯展销馆。下一步他还计划开设DIY课程,让更多两岸同胞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喜爱、学习中华传统工艺。

作为非遗项目,南平建阳的建盏烧制技艺久负盛名。此次文创集市上,不少参展者推出了形式各样的建盏。“这是我们与民间艺人合作烧制的鹧鸪斑建盏,它的纹路幽蓝深邃,取名‘深海’。为了让建盏更有现代感,我们还设计了纹路相近的杯垫,二者配套使用,更有气质哦!”在现场,福建工程学院学生黎国玲的解说,让这套文创产品格外引人关注。

黎国玲告诉记者,福建工程学院有一支十多人的文创团队,指导老师杨宝华来自台湾,带领有兴趣的同学开设了博甯文创工作室,从事文创产品设计。“‘建盏+杯垫’的构想,就是我们在台湾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来的。老师告诉我们,文创设计不仅是设计产品本身,还应当思考可以做出哪些文创衍生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文创产品的价值。”黎国玲说。

可以说,非遗实演区是本次文创集市中最特别的一个展区,在这里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融合,上演了一场“文创+非遗”的头脑风暴。

 

“小确幸”成为“登陆”事业

开家咖啡馆、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是许多台湾年轻人的“小确幸”。如今,带着这份“小确幸”,不少台湾青年西进逐梦。

“这种挂耳咖啡撕袋后,撑开两侧纸质夹板挂在杯子上,用开水冲泡后即可享用。从咖啡豆的挑选到烘焙、研磨,再到产品外包装设计,我都亲自参与,为它取名‘福满溢’咖啡,希望把满满的诚意带给大家。”在匠心好物区的展位上,台湾青年黄品钧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挂耳咖啡。

“随着大陆31条措施的逐步落实,未来台青到大陆创业、就业、生活的环境会越来越好。我希望通过这次机会,推介自己的产品,将来到大陆发展。”除了挂耳咖啡外,黄品钧的展摊上还摆放着不少手工钱包。他坦言,这些都是自己台湾的朋友委托他带来试“水温”的。

来自厦门北站台湾青年双创基地的房福庆则将目光投向了“文创+亲子教育”,在文创集市上推出了一系列研学活动项目,引起不少父母的关注。“所谓研学,实际上就是边旅游边学习,我们会为孩子设置研学路线、研学主题,让孩子在玩中学习、玩中成长。”房福庆说,基地里五六家与亲子教育有关的企业致力于让旅行变成亲子教育的一部分,于是共同成立了两岸研学主题馆,专门为各年龄段的孩子打造“独家记忆”。目前,两岸研学主题馆已经承接了不少两岸小朋友研学活动。

记者注意到,在现场,有不少台湾青年自制的美食,还有他们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让“小确幸”成为新事业,已成为不少台湾青年西进后的创业方向。

期待优势互补携手掘金

近年来,福建文创产业蓬勃发展,这让许多台湾文创业者看到了机会。

台湾文创业者罗宏吉在两岸经营健康产业。在集市上,罗宏吉带来了自己研制的手工皂。“新疆紫草历史悠久,具有消炎等功能,我研制的紫草手工皂将新疆紫草添加到手工皂中,让普通手工皂多了药用功效。”罗宏吉说,在现场他看到了不少福州文创业者的产品,包括手工皂、纸伞、糖画等,他期待能与福州文创业者合作,一起开发具有闽台特色的文创产品。

“目前台湾共有逾6.3万家文创公司,许多文创业者均有意到大陆发展。福建是大陆离台湾最近的省份,有许多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更是大家的首选地。”中国国民党青工总会副总会长吴雨霖表示,招募海峡两岸青年文创产品集市摊主的消息在岛内一发布,不到一个小时,名额就被抢光。“接下来我们将开设培训课程,协助台湾青年到大陆就业、创业。”

对此,省台办负责人深表赞同。“在福建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超过60%都在从事文创产品设计。但文创产品不能束之高阁,只有走入生活、融入市场,才能体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负责人表示,随着“31条惠及台胞措施”全部落实到位,福建也将继续先行先试,为台胞在福建工作、创业、生活提供更多同等待遇和便利化措施。

(记者 吴洪/文 林熙/图)

 

特写

重逢

1日,祝芸带着孙女来到福州三坊七巷文创集市。

“宜臻,你在这里啊,好久不见啦!”“祝阿姨,您来啦,妈妈出去了,马上回来,您先坐。”在一个美食摊位前,一个姑娘热情地邀请祝芸坐下,让她品尝自己的美食。

祝芸退休前就职于平潭自由贸易区两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项目招商;美食摊姑娘叫林宜臻,她的哥哥林智远是福建省首批台籍劳模中的一员。“我们一家到平潭创业时,入驻了平潭台湾商品免税市场,刚好是祝阿姨负责的项目。当时,人生地不熟,祝阿姨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林宜臻说。

“听说她们母女今天来三坊七巷参加文创集市,我特地过来看看。”祝芸说。在集市上,祝芸见到了不少台湾的老朋友,看到他们现在发展得不错,她说自己很高兴。

2016年,林智远带领一支两岸青年组成的创业团队到平潭流水镇北港村,向村民租下了8栋石头厝改造成民宿,取名“石头会唱歌”艺术聚落。如今,“石头会唱歌”已成为平潭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而林智远也找到了更大的舞台——被聘为平潭自由贸易区两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协助运营与管理平潭台创园、澳前台湾小镇、磹水风韵古村等项目。

目前,林宜臻与妈妈一起留在“石头会唱歌”艺术聚落经营民宿。在此次文创集市上,她们带来了自己新研制的平潭石凤酥——外表像石头、内馅是凤梨的点心。“平潭有许多石头厝,所以我们在表皮加入了植物炭黑,让它看起来像块石头,不过内馅是台湾好吃的凤梨哦!”林宜臻说。

不一会儿,林妈妈回来了,和祝芸紧紧相拥,两位老朋友一起坐在三坊七巷的屋檐下,手牵着手聊起了近况……

花絮

刮起“民族风”

七彩的项链、可爱的织布娃娃……在福州三坊七巷黄巷入口,两名穿着台湾少数民族服饰的“原梦餐艺”参展人员格外引人注目。

黄巷深处的“原梦餐艺”餐厅由台湾少数民族姑娘石晏菱开设。“台湾少数民族保留了许多传统技艺,比如邹人的鞣皮技术、泰雅人的土窑烧、太鲁阁人的多金属簧口簧琴等,还有各种不同民族风情的音乐舞蹈,我希望将它们引入福州,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台湾少数民族文化。”石晏菱说。

为了参加此次文创集市,石晏菱特地从台湾带回了许多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除了手工艺品外,我还带来了许多动听的歌曲。”石晏菱告诉记者,在文创集市的开幕式上,参与表演的两位歌手都来自台湾。“其中一位歌手陈品客还入围了《中国新歌声》福州赛区前10强。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喜爱我们台湾少数民族的歌手和歌曲。”石晏菱说。

手记

让传统文化绽放新的光彩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在海峡论坛十年之际,两岸青年文创产品集市应运而生,充分反映了两岸青年深化交流合作的共同愿望。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血脉相连、渊源深厚。台湾文创产业颇具规模,聚集了一大批青年才俊;福建文创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有一系列扶持政策,有配套的公共服务,有巨大的市场空间,闽台文创产业的交流合作前景广阔。

在此次集市上,记者看到不少老民间艺人的绝活,也看到了两岸青年创业者的身影,更为可喜的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工艺正与现代创意相融合。这既让台湾青年设计师更全面地了解传统工艺背后的文化和技艺内容,也让非遗传承人接触到现代创意思维,为两岸业者携手打造更好的文创产品奠定了基础。

我们期待有更多民间交流平台,为两岸业者提供深化交流合作的机会,让蕴含现代创意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新的光彩。

(记者 吴洪)

(责任编辑:黄仙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