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闽南新闻 >厦门新闻
著名篆刻家王守桢的60载艺术人生:一朝结缘 一生痴迷
厦门网
2018-12-03 17:22

原标题:著名篆刻家王守桢的60载艺术人生:一朝结缘 一生痴迷

著名篆刻家王守桢的60载艺术人生:一朝结缘 一生痴迷

王守桢(右一)为学员讲解。记者晋君摄

海峡网讯(海西晨报记者晋君,通讯员陈玉洁)在厦门,有这样一位篆刻家,他的印章古朴优美、沉稳大方,具有笔墨形神之妙。除了为许多名人刻章,他的印章还多次作为厦门大学的礼物之一送给来访的客人,这位老人就是王守桢。

上周,记者来到厦门老年大学篆刻班,王守桢老师正在这里为学员们上课。只见他站在三尺讲台,神采飞扬,丝毫看不出已是年过八旬的老人。

著名篆刻家王守桢的60载艺术人生:一朝结缘 一生痴迷

厦大赠送给连战的印章就是王守桢篆刻的。

用筷子练习刻字

王守桢读小学六年级时,他的邻居所在英华中学开设兴趣班教篆刻,邻居学习回来后教给他。从那时起,王守桢开启近60载的篆刻人生。

刚接触篆刻时,王守桢没有名师教导,只能别人刻章时,他在旁边学习。他说,“当时家里很穷,没有材料可以刻,就把筷子锯掉,用正方形的那一段来刻字。”

经过刻苦的自学和琢磨,二十几岁的他开始为一些名家雕刻印章,慢慢在福建小有名气。

1958年,王守桢在《文汇报》上看到一枚印章《钟声送尽流光》,并配有一首写得像诗一样的文章,作者是著名篆刻家钱君陶。“我当时觉得这印章太漂亮了,便给《文汇报》写了一封信,连同自己刻的印章寄过去,希望报社能把我的作品转交给钱先生,得到他的指点。”

等了一段时间后,王守桢得到钱先生的回复:“你以下层为蓝本,应尽弃前习,重新学习。”看到这样的批复,王守桢心凉了半截,觉得自己刻了5年的心血被批得“一无是处”。

花6年重新学习

痴迷于篆刻的王守桢没有放弃,重整旗鼓,花了6年时间从头开始学,改正之前5年的错误。

那时起,王守桢刻出满意的作品,都会寄给钱先生,请他点评。“印文线条要有婉转之姿、抑扬顿挫,像写书法一样,提笔有粗有细。”从钱先生的教导中,王守桢领悟到,篆刻与书法时相通的,所谓“书从印入,印从书出”。

于是,王守桢拜在著名书法家虞愚门下,潜心学习书法。3年里,他每天晚上到虞愚那里学习。后来,王守桢刻了一枚印章表达对两位恩师的怀念,印文是“低首为公拜榻前”。

对艺术的不断追求,已经成为王守桢生命中的一部分。在他眼中,篆刻带给他的是一种心灵上的平静,他从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比赛,也极少出印集。对他而言,接触篆刻开始,名和利已经淡出他的生活。

老来桃李遍厦门

退休后,王守桢在厦门老年大学教授篆刻艺术。这一篆刻班创办于1998年,至今已有20年了。

他结合自己几十年来的篆刻实践,在教学中形成一套系统而独特的教程,为厦门培养了两三百名篆刻人才。在课堂上,王守桢深入浅出地讲解“五个原则加留空”法则,把深奥的理论变得易学、易懂、适用。

篆刻班的学员每年定期聚会交流,并出版学员作品集《印友集》。

学员邓文乘已经出了两本篆刻集,她2002年师从王守桢,她说,“王老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学教给学生,上课充满趣味,会讲很多古今名人轶事。”

据篆刻班前班主任杨培仁介绍,2006年,连战和夫人访问大陆时,厦门大学赠送连战夫妻的两方寿山石印章就是由王守桢篆刻的。

王守桢表示,他希望把篆刻技艺继续传承下去,“比如我的学员现在嘉莲街道友邻中心成立了篆刻学堂,深受居民喜欢。”

王守桢1937年生于厦门鼓浪屿,著名篆刻家、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民盟盟员、厦门政协书画室顾问,出版有《王守桢印存》、《王守桢闲章集》。

(责任编辑:黄仙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