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南平新闻
藏诗竹画与藏宝传说
福建日报
2019-05-27 15:43

藏诗竹画与藏宝传说 □谢海潮

藏诗竹画与藏宝传说

建瓯伍氏山庄的藏诗竹画

文博大佬史树青在《论文同墨竹》一文中说,1971年发掘的陕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葬于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墓后甬道东壁及后室东壁南铺壁画侍女,其间有绿竹二丛,是今天所见到的最早的一色竹;又云“水影摇丛竹,林香动落梅”一句(出自北周庾信《咏画屏风诗》二十四首之一),是竹梅入画的较早记录,“当时的屏风虽已不存,但从诗中尚可意会出当时屏风绘画的大致内容”。

1960年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发现的砖刻壁画《竹林七贤图》,画风近顾恺之。原报告称,阮咸一侧有“阔叶竹”一株。史树青认为,所谓“阔叶竹”乃是阔叶树,与竹无关,因而提出:“《竹林七贤图》而不见竹,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史树青师从陈垣,而非陈寅恪的弟子,故有此一问。陈寅老谓:“竹林七贤”是先有“七贤”而后有“竹林”。西晋末年,僧徒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之初,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竹林”则非地名,亦非真有什么“竹林”。

《世说新语·伤逝》云:“王濬冲(王戎)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嵇康)、阮嗣宗(阮籍)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陈寅恪断定,王戎与嵇康、阮籍饮于黄公酒垆,共做“竹林之游”,都是东晋好事者捏造出来的。“竹林”并无其处。所谓山阳故居筠篁列植,嵇康故居有遗竹,都是因为不明白“竹林七贤”名称的由来,所作的附会。

竹原产中国,分布全国各地,以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秦岭以北雨量少、气温低,仅有少数矮小竹类生长。有道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中国民间有关竹的比附,也因此比比皆是。笔者到过的建瓯市徐墩镇伍石村,内有被誉为清末“建瓯西出第一家”的伍氏山庄,规模恢弘至今可见,大门前屏风墙上亦绘有藏诗竹画。右边的一竿,竹梢向右斜出,竹叶下垂,似暴雨淋浇之状,人称“雨竹”;左边的一竿,竹叶倾斜,如被狂风吹拂之状,叫“风竹”。竹叶字形,构成一首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伍氏山庄的崛起,与近代建溪流域一带茶叶生产流通繁荣有着密切关系。山庄第一代主人经营茶业,渐成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兼大地主,便花数百银两请来上海、浙江高人设计山庄,自清同治三年(1864年)开工,至清光绪八年(1882年)完工,历时18年。坊间相传,此藏诗竹画还是一幅藏宝图,惜至今无人能解。

其实,这藏诗竹画实为“大路货”而已,据说在洛阳关林、许昌春秋楼、西安碑林,乃至全国各地几乎所有的关帝庙、山陕会馆,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块竹画石碑,又叫关帝诗竹碑,传为关羽在许昌挂印封金辞曹时,以竹喻志、以画藏诗的辞行之物。

近翻龚鹏程《关公画墨竹》一文,里头援引张伯驹《春游记梦》所记:某日梅兰芳与友人在虎坊桥国剧学会聚会,忽一人求见,持一画卷来,说曾有美国人愿出三万金购收,但他觉得国宝不宜流失,所以愿让给梅氏收藏。打开来一看,原来是一幅关云长画的墨竹,且以一首五言律诗字组成竹叶,诗有“义气冲霄汉,忠心贯斗牛”等语。后头还有兄刘备、弟张飞、愚弟诸葛亮、赵云、马超、黄忠、王羲之、李白、杜甫、郭子仪、岳飞、文天祥等五六十个人的题跋。大家看了,面面相觑,推说没钱,把来人打发了。

龚鹏程的结论是:墨竹是唐末才有的艺术,五言律诗更非三国时代的物事,因此所谓关公墨竹图,乃是“宋版康熙字典”一类东西。关公墨竹图,实在是流传很广的民间伪作。

由此看来,对于“不谢东君意”藏诗竹画亦是藏宝图一说,与“义气冲霄汉”这件“国宝”,有如“关公战秦琼”,可发一噱!

(责任编辑:黄仙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