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南平新闻
南平光泽县华桥乡:思路一变 服务增效
福建日报
2019-12-02 09:28

光泽县华桥乡华桥村成立全县首家村集体物业公司,既提供精细化公共服务,又壮大村集体经济

思路一变 服务增效

海峡网12月2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换一盏路灯本地要100元,如果叫来县城修理师傅,价格飙升到三四百元;一个旱厕改造费用1万多元,如果由外来企业打理,开价就要五六万元。是随市场大流,一包了之;还是想办法花更少钱办好事,这是距离光泽县城10多公里的华桥乡碰到的一道乡村治理选择题。

“这样的问题在乡村治理中并不少见。”华桥乡党委书记熊星林说。前几年,与其他地方一样,乡里将保洁服务打包给一家县里企业,借“市场之手”保洁。但是,花了30多万元,效果却不好,公司请来的六七名保洁工人责任心不强,常常推诿扯皮,推敲合同细节让双方都疲于应付。

“问题关键在于治理体系,不能单靠社会这一方,毕竟农村情况更复杂,更需要形成社会治理共同体。”熊星林说。乡村绿化美化、卫生保洁、道路养护等方面的从业门槛并不高,因此,乡里决定换一种思路。针对这些领域的公共服务需求,于2016年在华桥乡华桥村成立了全县首家村集体物业公司——振华物业有限公司,由村主任黄泽毛当总经理,4名村民代表任监事,乡里监管财务,搭好公司框架。

还是一样的价格,不过“他治”变成“自治”,方式更精细。村两委负责引领组织,振华聘请了33个村民负责保洁工作,工人与村民双重身份并存,利用“熟人社会”优势,引入村规民约,村民从“观望者”变成“参与者”,连村里的200多棵月季都全被村民认养。“其中25个保洁工人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增收3600元,实现稳定脱贫。”黄泽毛说。

有了大家群策群力,村里常年干净整洁,得到南平市的肯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曾建明说。而且,这一改革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目前,乡里将这种模式推而广之,一是从保洁业务扩大到小型水利、道路养护等更多领域,试水更多服务供给;二是从1个村推广到周边7个村,今年前9月营业额达190余万元。

“全乡12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平衡,少的只有四五万元,我们将华桥村的经验复制推广,前年9月成立了华创扶贫开展有限公司,12个村每村出资30万元,收购鑫桥木业公司100%股权,拥有120亩工业用地和1万多平方米厂房,今年租金达56万元,每个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熊星林说,公司还开发电器维修、水电安装等服务领域,月服务10多次,解决社会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记者点评>>>

不可“一包了之”

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借“市场之手”来实施乡村治理,在农村方兴未艾。购买社会化服务,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提高乡村治理水平,这无可厚非。但如果只是赶时髦、图省事,不问适合不适合地方情况,一包了之,可能后患无穷。

从目前看,这种一包了之的风气,出现了许多问题,集中于成本过高、治理效能偏低。众所周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比城市复杂,基础却比城市差,因此需要更加精细化的服务供给。如果一包了之,不能给市场补偏救弊,不问治理效能,效果可想而知。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同理,方法是否合适,要看地方实际情况,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社会协同是社会治理体系重要一环,社会治理活力在社会,潜力在市场。华桥乡的尝试在于换了一个更具性价比和责任心的市场主体,毕竟对这类服务领域来说,门槛并非很高,责任心更为重要。这种做法能够补上市场最为缺失的公益性短板。而且,新的市场主体在农村更接地气,在治理结构上更具优势,将党委政府、社会市场、群众纳入共同体,寻求治理最大公约数,在德治、自治上更有作为。同时,这为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路径,以内生动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改革中也夹杂着不同的声音。如何完善自身监管机制、形成公开透明的项目竞争机制等,须在法治上建章立制,这是华桥村改革下一步需破题的地方。

(责任编辑:黄仙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