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平潭新闻
平潭列入全国10大沿海渔港群建设规划
中国平潭
2018-05-08 09:36

原标题:平潭列入全国10大沿海渔港群建设规划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年)》,根据规划,平潭将建设一个新的渔港经济区。

《规划》提出建设辽东半岛、渤海湾、山东半岛、江苏、上海-浙江、东南沿海、广东、北部湾、海南岛、南海等10大沿海渔港群。其中,东南沿海渔港群涉及福建省宁德市、福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大陆岸线长3752 公里。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 695.84 万吨,拥有海洋渔船 58420 艘,分布有大小渔港 245 座,其中中心港 9 座,一级渔港 13 座,二级渔港 39 座,三级及以下渔港 184 座,目前渔船安全避风容量 28650 艘,有效避风率 40.87%。

规划支持建设中心渔港19 座(其中新建中心渔港 3 座、由现有中心渔港扩建 7 座,由现有一级渔港升级为中心渔港 9 座),新建一级渔港 21 座,渔船安全避风容量达到 45600 艘,有效避风率达到 68.93%,推动形成福鼎、三沙湾、三都澳东冲半岛、黄岐半岛、平潭岛群、莆田、泉港、惠安、石狮、晋江、厦门、龙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 15 个渔港经济区。

平潭列入全国10大沿海渔港群建设规划

平潭岛群渔港经济区

区域内海水产品总产量65.97 万吨,拥有海洋渔船 2665艘,分布有大小渔港 22 座,其中中心渔港 1 座(平潭东澳中心渔港),二级渔港 5 座,三级及以下渔港 16 座。规划期内以平潭东澳中心渔港为基础,重点支持扩建平潭东澳中心渔港,新建平潭葫芦澳、钱便澳、下湖澳、福清泽湖4座一级渔港,推动形成集水产品冷链物流、旅游观光、对台贸易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什么是渔港经济区?

渔港经济区是在建设现代渔港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城镇建设和产业集聚,使之形成以渔港为龙头、城镇为依托、渔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补给、鱼货交易、冷链物流、精深加工、海洋药物、休闲观光、城镇建设为一体,区域产业结构平衡、产业层次较高、辐射效应明显的现代渔业经济区。

建设10大沿海渔港将带来哪些效益?

经济效益

一是有利于推动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现代渔业发展。通过规划建设渔港经济区,实现渔船科学管理,规范渔业捕捞行为,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促进捕捞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延长产业链;推进渔港和相关产业、城镇建设的融合发展,提升价值链,推动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现代渔业发展。

二是有利于培育新的增长极,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通过规划建设渔港经济区,可以集聚生产要素,扩大有效投资,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提升海洋渔业发展水平,推动沿海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据测算,到2025 年将形成 10 大沿海渔港群、93 个渔港经济区,新增万亿元产值。

三是有利于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渔业管理现代化。通过配套建设渔港综合管理中心、渔船识别、港口监控、通讯导航、消防等设施,有效促进渔港管理的信息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提升渔港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渔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渔业管理现代化。

社会效益

一是有利于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构建渔业安全生产体系。规划的实施和重点渔港工程的建设,可大力增加有效掩护水域面积,满足全国70%以上海洋渔船在 11 级以下(含 11 级)大风天气时的就近分散避风和休渔期停泊需求,保障 200 多万渔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是有利于构建沿海经济发展平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通过规划建设渔港经济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集聚各种生产要素,构建创新发展平台,集成发展渔业总部经济,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产业业态和经济增长点,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就业岗位的有效供给,可提供30 万个就业岗位,增加人民群众就业机会和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生态效益

一是有利于配合减船转产,压减渔业捕捞产能。通过规划建设渔港经济区,建设一批集渔船安全避风、鱼货集散、渔业生产、服务贸易、运输补给、滨海旅游、特色城镇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渔港,为捕捞渔民提供再就业岗位,有效拓宽捕捞渔民就业渠道,为压减近海渔业过剩捕捞产能做出贡献。

二是有利于渔港水域污染治理,建设美丽渔港。通过规划建设渔港经济区,建设污水处理、油水分离、港区绿化、公共卫生等配套设施,创建生态渔港、绿色渔港和节能渔港,建设现代文明渔港。

(责任编辑:黄仙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