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莆田新闻
莆田:加快港口开发建设,做大做强临港经济
福建日报
2020-07-09 10:30

莆田:加快港口开发建设,做大做强临港经济

东吴港区罗屿港   卢德山 摄

莆田:加快港口开发建设,做大做强临港经济

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在港口巡逻。卢德山 摄

莆田:加快港口开发建设,做大做强临港经济

在莆头港码头,工人正忙着装卸、运输进口原木。吴志军 摄

日前,莆田市委书记刘建洋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等工作,听取市政协关于“发挥港铁联运优势促进临港产业提速发展”建议案的汇报。会议提出,要把港口发展摆在全市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坚持以港兴城,加快港口开发建设,做大做强临港经济。

1983年,莆田因港建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持续发力,使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取得长足进步。然而,由于投入产出比不匹配、港口企业效益不高,多年来未能充分发挥港口的资源优势。

根据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共同制定的年度协商计划,莆田市政协围绕“发挥港铁联运优势,促进临港产业提速发展”课题,研究造成梗堵的原因所在,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眼下,莆田市发改委正在牵头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全方位补齐短板。虽然实施方案还未正式出台,但是一些部门已经行动起来,主动融入,促招商补短板、产业再升级、服务更优化。

多年建设,优势初显现

莆田港现有秀屿、东吴、兴化3个港区,规划利用码头岸线26.7公里,布置泊位93个,规划吞吐能力1.68亿吨。经过多年的扩容提升,莆田港已建成生产性泊位2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14个;吞吐能力达6566万吨,占全省港口总通过能力的12.4%,居全省第四位。

从最早的万吨级以下泊位,到后来的万吨级以上泊位,再到现在的30万吨级(水工结构按靠泊40万吨船舶设计)泊位。一路走来,莆田港茁壮成长,具备了通航靠泊世界最大矿石船(40万吨级)、最大煤炭船(20万吨级)、最大LNG船的条件。

一直以来,我省沿海港口没有专业化铁矿石码头。铁矿石运输主要由5万至15万吨级散货和多用途泊位接卸,存在码头等级偏低、接卸分散、总体能力不足等问题,不能适应腹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2010年,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省港航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省湄洲湾港口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莆田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福建省罗屿港口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罗屿港。

罗屿港口9号和10号泊位保税堆场总面积13.6万平方米,分为4个区域,可堆存铁矿石250万吨,主要用于开展大宗散货保税物流业务,承接来自国外的煤炭、矿石等大宗散货保税仓储。2018年9月,罗屿港口9号和10号保税堆场投入运营。

2009年至2019年,莆田港的吞吐量从1542万吨上升到4159万吨,年均增长10.43%。

除了港口自身建设,各级政府还投入大量财政资金,配套实施了疏港铁路支线等工程,形成了以向莆铁路为主通道、莆田港湾站为主枢纽、湄洲湾港口铁路3条支线为脉络的港铁联运网络。

诸多梗堵,港口“吃不饱”

依托港口,莆田形成了一定的临港产业规模。以永荣科技、赛得利纤维、中锦新材料、华峰华锦、佳通轮胎为龙头,化工新材料年产值569亿元;以百威雪津为龙头,食品加工年产值409亿元;以上海电气为龙头,高端装备年产值289亿元;以LNG燃气电厂、湄洲湾火电厂为龙头,能源年产值286亿元;以秀屿木材加工区为基地,木材加工年产值175亿元。

然而,由于莆田港口功能定位与临港产业布局配置错位,加上大企业、大项目较少,导致港口“吃不饱”。例如,莆田港拥有30万吨级的铁矿石接卸泊位,却没有对应的大冶金大石化产业作为支撑。调研数据显示,现有临港工业带动的港口吞吐量约1000万吨/年,仅占港口吞吐量的25%。

目前,莆田港仅有一个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且航线少、密度低,成为一大短板。受此影响,在地企业只好舍近求远。例如,赛得利纤维有限公司每年有1万多个货柜,但绕道在福州的江阴港通货。以行业为例,莆田每年约有13.5万个鞋业货柜从异地出口,去年,本地货源仅占莆田港吞吐量的34%,达1400万吨左右。

向莆铁路按国铁Ⅰ级双线电力牵引双层集装箱标准设计,设计货运能力近期为2261万吨/年,远期3207万吨/年,但向莆铁路货运量少、货源单一、回程率低,未形成双向货流。莆田港虽然具有运距短的优势,但没有转化为成本优势,无法完全发挥向莆铁路的效益,与原先的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莆田港口仍以传统装卸、仓储功能为主,港口物流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较低、增值服务功能较弱,尚未开展整车运输、冷链运输等高价值服务,围绕港口伴生的商贸、保险、金融、信息等服务功能不多,熟悉港口管理运营、物流服务的专业人才短缺。

莆田市政协副主席李力利建议说,应当明确港区定位、发展重点、功能布局、方法路径,抢抓“新基建”投资机遇,策划生成一批港口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并加快建设,尽快补齐短板,打造多功能现代化港口升级版。处理好不同功能港区与不同产业的空间配置关系,依托石门澳、东吴、兴化湾南岸、莆头工业区发展近港产业,依托整个莆田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全域发展临港产业,推进港口与产业互动发展、沿海与腹地联动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补齐短板,后进空间大

“每天可运出3至5列煤炭,最多时可达7列。”在东吴港区东吴作业区,福建八方港口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锦峰说,“走内陆长途的话,铁路运输的优势明显,如果能够真正转化为成本优势,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前来合作,腹地市场也可以不断拓宽。”

八方港口拥有全省最大的煤炭堆场,约70万平方米,以外贸煤为主,客户将煤炭从印尼、澳大利亚等国运来,然后再通过向莆铁路,转运到江西抚州、福建永安等地发电厂。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莆田港东吴港区的铁路运输量达379万吨,其中八方港口137万吨、罗屿作业区157万吨、国投码头85万吨。

东吴港区重点发展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干散货运输,承接中西部地区及东南沿海的转运业务。而秀屿港区背靠东峤工业园区、秀屿临港工业园区、秀屿木材加工区等,主要服务于临港产业和城市物资运输。

6月,秀屿港区莆头港原木进口6艘次,达9.71万立方米。今年以来,莆头港进口原木70多万立方米。“得益于后方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产业规模的增长,港口的吞吐量也水涨船高。原木进口的品种越来越丰富,原产地越来越多。”福建省莆头港口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文广说,通过自主招商,引进了国林木业城项目,探索“前港后园”的发展模式。

通过精准招商,秀屿木材加工区对原有经济效益差、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大的项目进行逐步清理,吸引附加值高、精深加工、综合效益好、带动性强的能带动木材产业发展的项目入驻,推进木材产业链填平补齐,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今年,秀屿木材加工区新引进5个项目。

港口要发展,服务不能缺位。“罗屿作业区距离东吴作业区有15公里,企业过来办事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服务窗口前移,在那里设立了工作岗亭。”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队长姚瑶说,24小时进驻港区,做到即报即检、即靠即作、即检即离。港区内火车的发货效率,由磨合期的每天1列提升至现在的4列,日装车作业量达1万吨以上。

(责任编辑:赵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