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国内频道 >国内新闻
捐遗体的夫妻十余年后特殊重逢怎么回事?捐遗体的夫妻为什么会重逢
环京津网
2019-10-14 14:59

捐遗体的夫妻十余年后特殊重逢怎么回事?捐遗体的夫妻为什么会重逢

图为李秉权。昆明医科大学供图。

2005年3月,云南神经外科奠基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教授李秉权在昆明逝世。按照其生前遗嘱,他的遗体被捐献给昆明医科大学。其中骨架被制作成医学标本,陈列在学校生命科学馆内,供教学使用。

10年后的2015年冬,李秉权的妻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教授胡素秋追随丈夫而去,也将遗体捐献给昆明医科大学。她在遗嘱中称:“眼角膜、进口晶体、皮、肝、肾等供给需要的病人,最后再送解剖。”

9月25日,两位老人的骨骼标本“会面”,被一起安置在昆明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入口处的屏风前。

时隔多年,他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重逢”在母校。

捐遗体的夫妻十余年后特殊重逢怎么回事?捐遗体的夫妻为什么会重逢

图为“重逢”的李秉权、胡素秋夫妇。李秉权、胡素秋夫妇亲友供图。

“生为医学教授,逝做无语良师。”学校如是注解这对杏林伉俪的人生。

夫妇的后人看到他们再次并肩站在一起,落下眼泪,“我感到他们‘重生’了,一起回到另外一个讲台。”

医学伉俪相守50余载

捐遗体的夫妻十余年后特殊重逢怎么回事?捐遗体的夫妻为什么会重逢

图为李秉权、胡素秋夫妇在珠海合影。昆明医科大学供图。

李秉权和胡素秋,是云南著名的医学教授。

他们一个是云南神经外科奠基人,在云南率先施行开颅手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颅内外血管吻合术等;首次施行“人体大脑半球切除术”;与昆医附一院五官科合作施行全国首例“经颅中窝硬脑膜外进路面神经移植术”;开创“颅骨大骨瓣切除并脑室外引流联合减压法”抢救颅脑火器伤员,被授予解放军一等功;在国内首次为一双头畸形人成功切除寄生性小头等。

一个是云南妇产科专家,开创了多项省内新手术,编写中国第一部《妇女更年期卫生》及多种培训教材讲义和讲稿,培养众多年轻医师。

同时,他们也是云南的传奇伉俪。

一个是来自腾冲的寒门孤儿,幼年时父母先后因病去世,靠兄嫂三架织布机织布卖布读到高中毕业,后又步行两个月到昆明投靠同乡、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考取云大医学院(昆明医科大学前身)。一个是护国战争名将、曾任云南省代主席胡瑛的千金。

1949年12月底,两人缔结婚姻。彼时,著名抗日爱国将领、云南起义领导者卢汉还来参加喜宴,送上“绣花喜帐”。

捐遗体的夫妻十余年后特殊重逢怎么回事?捐遗体的夫妻为什么会重逢

图为李秉权、胡素秋结婚照。昆明医科大学供图。

新中国成立后,夫妇两人作为医学人才于1950年被聘到云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成为新中国的首批医师。1956 年昆明医学院建立,夫妇俩成为昆医首批教师和医生。从那时起,他们再没离开过医学领域,直到去世前几年,还坚持在专家门诊坐诊。

在李秉权、胡素秋的儿子李向新的记忆中,小时候,父母太忙,一家人过着一种奇特的生活:大家都是各自去食堂吃饭,甚至过年也吃食堂;父母难得一同在家吃饭,谈的也都是各自新收了什么病人、怎样处理;往往一天忙了十几个小时后,两人还在深夜读书著文;有时深夜当班回家,来不及做饭,家里就常备点心和饼干以便充饥。

“两老把一生都投入到他们热爱的医学事业中,无暇照顾子女,常常也顾不上彼此。”李秉权、胡素秋的大女婿林文俏在回忆岳父岳母的文章中曾写道:“胡素秋子宫切除手术中发生大出血休克,李秉权因为有病人要抢救,未能守护妻子。后来,胡素秋跌倒脑出血,近七十高龄的李秉权亲自操刀,把妻子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

(责任编辑:林晗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