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国内频道 >社会新闻
天河工程被质疑是怎么回事?天河工程是什么被质疑原因揭秘
新闻晨报
2018-11-23 13:30

最近,“天河工程”启动卫星和火箭研制的消息引起气象学家们的注意,纷纷质疑该工程的科学性,随着事件的发酵,也闯入了公众视野。什么是“天河“?什么是“天河工程”?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天河和天河工程

天河,气象上一般称为”大气河流”(atmospheric river),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而是一个大家都熟知的大气现象。这个概念最早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来,在天气预报中经常应用。

例如美国西海岸的大暴雨往往同大气河流相联。这个概念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它完全是一个自然现象,人是没有能力去制造它或控制它流向什么地方,或不流向什么地方的。

号称“空中南水北调”的天河工程被多位气象专家质疑

“天河工程”的科学基础源自一篇论文。2016年5月,青海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王光谦带领的团队在《中国科学:技术科学》上发表题为《天空河流: 发现、概念及其科学问题》,正式提出“天空河流(River in the Sky)”及其简称“天河(Sky River)”的概念。

论文中,作者根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再分析数据及进一步基于“统计力学系综”理论绘制了全球冬季和夏季两幅高通量水汽带的分布图。

研究人员结合他们在水利领域的学术背景,称上述水汽含量较高的条带构成的网络“与地表河流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类似的分级网络属性”。

通过分析上述两组分布图,研究人员还结合他们在水利领域的学术背景,称上述水汽含量较高的条带构成的网络“与地表河流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类似的分级网络属性”。

那么,“天河工程”项目又是从何而来?最早的公开信息可追溯至2015年8月,清华大学、青海大学、青海省气象局联合开展“天河工程”人工增雨科学试验进入作业实验阶段。

天河工程布设的五个作业点共开展地面作业15次,其中火箭作业4次,耗用火箭弹8枚;燃烧炉作业11次,耗用碘化银1100克。

新闻还明确指出,“天河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西段工程中的的科学实验项目。项目利用三江源区天然的水汽输送格局,采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把一部分天然落入长江流域的降水截留在或诱导到黄河流域,实现空中调水。可见,最初的计划是人工影响天气技术。

专家:现有技术水平做不到

专家们认为,如果跨区域的水汽搬运没办法解决,“天河工程”就无法实施。现在关键的问题是,中国气象学界有专家认为这样的工程在现在的科技水平上根本就做不到。

号称“空中南水北调”的天河工程被多位气象专家质疑

吴国雄:我国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中科院院士。

水汽输送通道和陆地上的河流完全是两个概念。大气中水汽输送通道不固定,也没有边界。多年来,大气科学理论已经达成的共识是,水汽输送的动力来自全球热力驱动。

我们上世纪末研究提出的青藏高原“感热气泵”观点,解释了水汽在喜马拉雅南坡爬升的现象。水汽之所以会输送爬升上青藏高原,依靠的正是热效应。“感热气泵”让我们相信,水汽输送并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上的“搬运”,而是一个伴随着诸如温度、地表条件、大气环流等等因素的复杂过程。

陆汉城: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教授。

目前降水物理机理和准确预报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特别是局部强降水(暴雨、暴雪、特大暴雨雪),是属于中尺度的天气现象,不仅涉及不同尺度环流相互作用,还涉及地球系统边界层的作用。

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具有一定的限度,对地球系统(大气圈、生物圈、地球本身等)的任何人工控制措施都是在遵循规律的条件下才可能实现。

全球气象界都认为,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是不成熟的技术,只能在局部地区进行少量试验,大规模造福于人类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干预了大气环流,就是干预了地球系统,人类能力还达不到,技术上不可行的。

杜钧: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研究员杜钧

“天河工程”要实现空中调水,难点是跨区域的水汽搬运,要让雨下在黄河流域而不要降在长江流域,这超出了人类的能力范围。

我们目前还不可能在空中搬运水汽,也没有能耐让该下雨的云不下雨。

“天河工程”计划2020年发射卫星

据新华社11月15日报道,我国目前已正式启动“天河工程”卫星和火箭工程研制,“天河工程”卫星模型将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首次公开亮相,并计划2020年完成“天河一号”首批发射。

据天河卫星总指挥刘伟亮介绍,“天河工程”卫星和火箭工程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总研制,计划2020年完成“天河一号”卫星首批双星发射,开展“天河工程”的应用示范;计划2022年完成六星组网建设,届时将实现三江源地区一小时(24次/天)的卫星监测重访能力,为构建“一带一路”水汽传输的“空中走廊”提供技术支撑。

“天河一号”卫星为低轨低倾角卫星,采用八院SAST-ML1公用平台,配置微波温湿度计、降水测量雷达、云水探测仪等有效载荷,通过主动和被动多手段综合,实现高精度探测。

针对上述质疑,记者联系到两位“天河工程”参与者,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黄跃飞对记者回应;“天河工程”有自己的考量,正在进行中,“我们就做自己的事,现在不接受采访。”另一位参与者也表示不接受采访。主持项目的中科院院士王光谦一直未接通电话。

(责任编辑:黄小群)

为您推荐

频道推荐

小汤圆正式出院怎么回事?小汤圆有被感染吗正 新冠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是什么?新冠 2020各校什么时候开学?2020年全国开学时间表

24小时新闻排行

高云翔性侵案重审最新消息 高云翔性情案过程 2020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学时间表最新 2020各地 cetv4在线直播地址入口 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