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专题地图 >专题要闻
民俗古节真热闹!桥乡金泽有三绝——非遗之“庙会”
新民晚报
2018-12-03 09:30

今年11月,“金泽庙会”被列入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名录。赶庙会可不是电视剧里才有的情节,金泽镇至今还保有着仪式感满满的庙会活动。这一年两次的大香汛,有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健康的香客,也有琳琅满目的庙会商品。那么,金泽人眼中的庙会景象又是什么样的呢?

自古金泽有六观、一塔、十三坊、四十二虹桥而著称。且“桥桥有庙、庙庙有桥”的特色而见长,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其风俗甚浓的民间文化,孕育了古镇灿烂的传统古节。

民俗古节真热闹!桥乡金泽有三绝——非遗之“庙会”

来源/金泽镇供图(下同)

金泽民俗庙会主要由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的“廿八汛”和九月初九的“重阳汛”两大香汛组成。“廿八汛”源于东岳大帝的诞辰祭祀,“重阳汛”源于杨震(民间俗称杨老爷)的诞辰祭祀。香汛期间,进香船只停满大小河道,各庙香火旺盛,街道、庙会场人山人海,除了信众的祭拜活动外,演戏、宣卷、唱神歌、打莲湘、舞龙、舞狮等各种民间娱乐活动汇集,各地来赶庙会的小商小贩,遍及大街小巷。形成了集信仰、娱乐、商贸于一体的盛大民俗庙会。

金泽庙会亦称:“庙市、古节、香汛、节场等等”。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中,历来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自魏晋隋唐后代沿袭,各种古节遂成民间盛事。到了宋元明年代,金泽这地方风土人情色彩斑斓,民间古节更是香火旺盛。

据清道光十一年(1831),镇人蔡自申修纂的《金泽小志》记载:“东岳神赛会,每年三月二十八日、九月初九日两举。远近村农为一日之游,由来已久。”可知,东岳庙在清末已形成大型庙会。如果依据颐浩禅寺和东岳庙的建造年代推断,金泽庙会的开始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宋元年间。

民俗古节真热闹!桥乡金泽有三绝——非遗之“庙会”

农历三月廿八,九月初九重阳节,正逢传统古节,即民间“庙会”。每逢庙会整个金泽镇上热闹非凡,盛况空前。一大早男女老少赶集踏上古镇,漫步在隔岸相望,古桥众多的上塘街和下塘街。枕河河道上桨声咿呀,船歌飘逸。一座座古桥横跨市河,远远望去桥与桥之间隐约相见,对众多游客来说,踏上古色古香的老街,宛若步入《清明上河图》画面之中,何等不是一件情趣盎然的乐事。

随着全镇生态环境的建设,集镇乡村面貌一改往昔的平凡,村镇之间实现了村村通,一辆辆漂亮的客车开进村口,平时去镇上赶集打个来回十分方便。像赶庙会这样的古节,对盼望已久的香客来说,去古镇赶集成了民间的一大风俗传统。每逢古节来临,街头坊间交通要道,各部门管理井然有序。逢热闹非凡的传统古节,各路客人笑逐颜开,穿梭于古镇街头巷陌,前来赶场的人山人海,其场面十分壮观,足以跟昔日繁华景况相媲美。

民俗古节真热闹!桥乡金泽有三绝——非遗之“庙会”

据长辈们回忆,金泽庙会历来非常隆重,除了观摩的游客,来自四镇八乡各路香客,还有各路群众性的文艺团体前来助兴演出,所表演的节目有舞龙队、莲枪队、荡湖船;也有戏曲锡剧、沪剧、越剧;以及民间的宣卷等文艺表演粉墨登场,丰富多彩。若逢天气晴朗,去庙会赶集是件乐事,一睹古色古香的场面。

古镇金泽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古节的延续与继承,来自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蕴涵着中华民族深邃的文化脉源。若逢庙市古节,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潮水般穿梭于老街巷陌,大凡逢这样的民间节场,古镇集市贸易也格外火爆,约几万人的赶集者,一睹古节风采。近则来自上海本地,远则从江浙皖一带过来。再是临时设摊的商家足有千家,街头小商品琳琅满目,正笑迎着前来的赶集者采购。除了赶庙会,也有不少观赏娱乐表演的客人融入其中,回家时去集市顺便采购些金泽当地有名的土特产。金泽庙会这一传统的风俗,久而久之延续下来,热闹场面不亚于繁华的往昔。

(责任编辑:赵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