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金融频道 >金融观察
“山寨”不止一些大公司为防侵权抢注“山寨”商标
新华网
2017-06-20 18:25

想买“鲜芋仙”,买到的却是“鲜手仙”;想吃“鲍师傅”,买到的却是“金典鲍师傅”……商标上“近似”、包装上模仿等都是山寨产品营销的手段。《工人日报》记者日前采访了解到,面对“山寨”产品屡禁不止和维权成本高且获赔概率低的窘境,一些大公司为防侵权无奈自己抢注“山寨”商标。

2017年4月,本报曾以《爆红的“鲍师傅”受困冒牌的“鲍师傅”》为题报道了正规的“鲍师傅”糕点店,受到“精品鲍师傅”“金典鲍师傅”等山寨产品困扰一事。

(责任编辑:庄婷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