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之州如何更好造福于民?“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落子起步之时,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进一步为福建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也为福州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福州广大党员干部表示,要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必须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的重要理念、重大实践,以及对福建、福州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信心、奋勇前进,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建、福州擘画的蓝图变为现实。
答好医改试卷
保障人民健康
进入“十四五”时期,改革到了新的关头。面对人民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我们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人民健康的关心,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关注医改多年的孟超肝胆医院肝内科副主任医师高海兵表示,医改体现了对医务人员劳务技术付出的尊重,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提升。
“总书记说,‘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1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我太有体会了。”台江区宁化街道居民陈依姆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以前每个月都要孩子陪着到医院拿药,现在自己走几百米就能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那里有全科家庭医生团队为老年慢性病患者诊疗、开药、健康管理,医药费也下降了。
群众的真切感受,反映出福州坚持一切从人民需要出发,积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改取得阶段性成效:优质医疗资源逐步下沉到百姓家门口、在社区医院走绿色通道就能约上大医院的号源、一年为百姓省下大量医药费、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断提升……
一粒药,牵动民生。公立医院实行药品耗材零差率改革是福州医改的一大亮点,“十三五”期间,全市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分别下降10.2%和29.8%。
市卫健委还主动“架桥”,让百姓看病更顺畅、更便捷。医改实施以来,福州加快医联体组建步伐,实现三甲医院对县级公立医院和124家乡镇卫生院、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
市二医联体成立后,在临床业务、业务管理等方面,加强与成员单位的交流协作,竭力破解群众看病难题。市二医院关节外科主任医师翁绳健连续三个月驻守福清市第三医院,通过授课、查房、技术指导等形式,提升当地医疗人员诊疗能力、规范诊疗流程。“‘有病家门口就医—疑难杂症远程会诊—重症向上转诊—病情好转向下转诊’的就医模式让更多患者受益。”翁绳健说。
目前,福州市积极构建“集成化医改”模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研究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集成改革实施意见。
“我们将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医改走深走实、扩大成效,在公共卫生、医疗、医保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更好地减轻百姓看病负担。”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劲松表示,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全市卫健系统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始终秉持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觉悟担当,积极构建“集成化医改”模式,全面推进“健康福州2030行动”,不断提升百姓医改获得感和健康幸福感。
完善供应体系
提升“菜篮子”品质
副食品基地里,蔬菜长势喜人,生猪、肉禽充足;终端市场里,各种副食品应有尽有、量足价稳……如今,全市近16万亩蔬菜基地年产蔬菜75万吨以上,36家市级直控城市副食品基地全部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或无公害产品认证,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更有品质。
多年来,福州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为福州“菜篮子”工程建设擘画的发展路径,严格执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始终把“菜篮子”工程建设作为战略性、根本性的基础民生工程抓实抓好。在省级“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中,福州连续四届名列第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考察时指出,建设好管理好一座城市,要把菜篮子、人居环境、城市空间等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切实抓好。
“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的要求,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在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林汉隽表示。
今年,福州成立“菜篮子”工程项目专项行动指挥部,制定出《“菜篮子”工程建设行动方案》。“十四五”期间,福州还将进一步加强副食品基地建设,优先、重点扶持短期叶类菜基地建设,积极扶持市级直控城市副食品基地生产;进一步完善“菜篮子”供应体系建设,扶持规模化经营的市级蔬菜基地配套建设冷藏加工设施,推动永辉超市供应链平台项目落地,推动福州“菜篮子”建设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州“菜篮子”工程寄予厚望,也让榕城副食品基地负责人信心满满。
在福清,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已拥有蔬菜基地4000亩,去年产值达9000多万元,今年朝着突破1亿元的目标前进。
“做好‘菜篮子’这项民生工程,我们责无旁贷,也有信心把基地做好,为市场提供更多更有品质的蔬菜。”绿丰公司总经理林必玲说,“今年除了增加科技投入,生产出更优质的蔬菜产品外,还计划在设施农业上更进一步,提升现有冷库设备,增加1000立方米的库容,并建设一条蔬菜预包装生产线,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加快乡村振兴
推进“科特派”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的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福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心剂”。
27日上午,福清市一都镇乡村振兴馆举行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品鉴会,当地引进种植的多个枇杷新品种精彩亮相,最终评出枇杷“状元”——“白早钟8号”。
“今年的白肉新品种甜度更高,口味更浓郁,市场价至少是传统品种的3倍,我们的收入也会越来越高。”枇杷种植大户黄钟奇兴奋地说。
看到“一都枇杷”品牌越来越响、产业越做越红火,一都镇党委书记俞强也干劲十足:“我们将按照习总书记要求,继续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要靠科技深度发展。20年前,“科特派”制度就在习近平同志同南平当地的一次对话中扎下了根。这次考察期间,习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一都枇杷产业和乡村振兴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科特派’郑首席这些年的潜心研发和手把手指导。”俞强口中的“郑首席”,是我国龙眼枇杷学科领军人才、来自省农科院的科技特派员郑少泉。3年前。他应邀加入一都“枇杷军团”,开启“点对点”的科技帮扶模式。去年春节,他在一都住了整整一周,手把手指导白肉枇杷新品种的嫁接。在他的团队定期上门指导下,一都枇杷按下品种升级的“快进键”。
“习总书记这次来福建,对我们‘科特派’给予充分肯定,我感到十分自豪。”郑少泉表示,将认真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根一线、潜心研究,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如今,分布在福州乡野大地上的科技特派员已成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在福建省星源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内,养殖人员难得一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摄像头。“智能技术可以自动清点生猪数量,将精确度提高到98%,生猪体重也可通过AI技术计算得出,掌握出栏最佳时间,帮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负责帮扶该企业的科技特派员吴飞龙说。
吴飞龙是省农科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十几年来都“泡”在企业里。“我们一定牢记习总书记嘱托,让科学研究服务基层。”吴飞龙说,目前,省农业院和企业共建的星源现代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将科技研发的重心放在企业端,由企业共同参与设立研究课题和方向,让科研更“接地气”、更充分地服务企业。
坚持立德树人
培养应用人才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一代责任在肩”“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福州教育工作者铭记于心。
福州三中滨海校区副校长陈原表示:“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们深受鼓舞。我们会继续挖掘传统文化、特别是闽都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用沉淀在身边的深厚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做好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
高校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强阵地。28日,闽江学院组织学生来到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为学生们重温红色记忆,引导他们“学史崇德”。“我们积极开展多形式的党史学习教育,让学生们树立起远大理想,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东说。
牢记“老校长”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闽江学院还“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深化产教融合,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
一直以来,闽江学院计算机与控制学院教授李佐勇和同事们将企业行业的需求、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增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我深切体会到习校长当年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办学理念的内涵之丰富、思想之深刻。” 李佐勇表示,将继续践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努力打造一流课程、一流专业,引导学生参加科研兴趣小组,带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企业生产现实案例等,努力为福州乃至福建的建设贡献力量。
眼下,一批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和高中正在建设。持续加大的学校新改扩建力度,为福州发展播撒希望的种子。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州持续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今年计划增加义务教育学位1.8万个,通过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等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辐射面。同时,推动福建职教城建设,建设一批服务区域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转型升级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群,优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福州日报记者 莫思予 潘倩 谢薇 林文婧 王玉萍 张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