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福州新闻
福州上下杭:重拾人间烟火气
福建日报
2021-07-17 09:58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福州上下杭:重拾人间烟火气

嘉宾们在上下杭街区的永德会馆了解永春纸织画工艺。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处于福州城市中轴线上,是闽商的发祥地之一,总用地面积476亩,核心保护范围面积353亩,其中文保单位16处、登记文物点82处、传统风貌建筑314处,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14年,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启动保护修复工程,通过保护修复和完善提升,逐步打造成具有商业、居住、旅游、文化等复合功能,以及中西合璧建筑特色和闽商文化特色的传统街区。

“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这是百年前,福州上下杭的繁华景象。如今,这里经过精心修复,又重现往日盛景。

16日,参加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嘉宾、专家、媒体人,来到上下杭参观考察,感受这一福州代表性历史文化街区的古与今。

徜徉在老街区,来自河北省承德市的文物工作者赵宏媛,不停地用手机拍摄老建筑。“借着参加世遗大会的机会,我想看看福州的历史建筑特点,回去与承德的建筑风格做一些对比。”她说,迥然不同的建筑文化,让她很兴奋,“北方建筑比较宏伟大气,而这里的建筑特别灵秀典雅,让我感受到工匠精神融入其中,给人细致入微的感觉。”

这一“工匠精神”,来自多年来福州市的修旧如旧、精心雕琢。2014年,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工程启动。如何还原“老福州”心目中的上下杭?

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当地确定了总体上以“修旧还旧,保持总体街区格局、风格、风貌不变”为原则。具体操作上,对于老建筑,用“绣花”功夫,以“镶牙式、渐进式、微循环、小规模、不间断”的步骤,对文保单位、登记文物点、传统风貌建筑进行保护修复,对不协调建筑进行整治改造。

截至今年6月,上下杭已经累计完成13处文保单位、50处登记文物点、105处传统风貌建筑的修缮。

老建筑“硬件”修复了,还要延续其文化价值。“软件”的提升,是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又一考验。

上下杭在福建贸易史上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里不仅是闽商的发祥地之一,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有“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的美称。

其中,位于上下杭硋埕里20号的永德会馆,从清代建立以来,一直是永春、德化商帮在福州开展堂会、商会、同乡会活动的场所,是闽商文化的重要见证者。如今,完成修缮后的会馆,成为德化陶瓷烧制技艺、杨梅刻纸和永春纸织画等传统技艺的展示场所。

在会馆内,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考古专家韩立森一直和德化陶瓷烧制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沟通交流。“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发祥地,瓷器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品。和福建一样,河北的陶瓷文化历史也非常悠久,看了师傅们制作的德化陶瓷,非常精美、传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福建在文化推广、活化利用等方面,都做得很到位,值得学习借鉴。”

让专业人士赞叹“活了”的老建筑,还有不少。罗氏绸缎庄,成了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参观者在这里驻足、交流;省级文保单位黄培松故居,已打造成福州市美术馆,成为展示福州人文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

老街区修缮了、活化了,还能不能再进一步,离老百姓更近一些?

在“上下杭·金银里”商业步行街,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小玲感慨,这是把古街区与市民生活融为一体的成功之作。

步行街于去年12月30日开街,是福州市融合古与今的创新尝试。这条位于历史文化街区里的步行街,一侧是耳聋伯元宵、同利肉燕等福州老字号店铺,另一侧则有不少时尚现代的国际品牌餐饮店,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相互呼应,市民们可以一边参观老建筑、非遗展示,一边品尝地道美食,也可以逛时尚潮店。

“来福州后的参观考察,我感受到这里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市民生活是融合在一起的。”郑小玲说,让文化遗产与当地人的生活紧密相连,这正体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本报记者 吴旭涛/文 王毅/图

(责任编辑:赵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