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福州新闻
福州鼓楼区推进文物数字化治理 数字“鼓厝”迎世遗
福州新闻网
2021-07-21 11:06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福州鼓楼区推进文物数字化治理 数字“鼓厝”迎世遗

开元社区的文物古厝与历史建筑保护专管员李曼华巡查开元寺塔。记者 池远 摄

福州日报记者 莫思予 通讯员 彭辉

鼓楼是闽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2200余年的岁月中诞生了许多文化瑰宝;鼓楼是数字福建建设示范区,多领域的数字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当古厝碰上数字,文物保护走上了新路。

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举办为契机,鼓楼结合文物保护、活化与服务的多层次需求,加快推进文物数字化治理,让数字“鼓厝”焕发出全新活力。

增加数字屏障

扫码巡古厝

20日上午,鼓东街道开元社区的文物古厝与历史建筑保护专管员李曼华来到了开元寺。按照惯例,她对开元寺铁佛仔细巡查一番后,拿出手机对着墙上的“不可移动文物单位责任人公示牌”一扫。

“通过这个二维码,登录‘鼓楼数字古厝’平台,再进入‘古厝长巡查’页面,就可以填写巡查内容了。”李曼华介绍,平台对地点进行了自动定位,随后文字描述巡查情况,再附上图片、短视频,便完成了文物点巡查上报工作。

去年,鼓楼区在全国首推四级“古厝长制”,健全区级、街道(镇)、社区和管理使用单位的“四级”管理责任机制,加强职能监管和基层巡查力量。今年,鼓楼区开展350处不可移动文物单位安全责任人公示牌挂牌工作,每块牌上都嵌入了“鼓楼数字古厝”二维码,增加了一道数字保护屏障。

“不同于以往手写登记、建立台账的巡查程序,在线上报必须在文物古厝50米范围内才能定位,确保了日常巡查落实到位,文保部门也可以随时获取动态信息。”南街街道宣传委员林云青介绍,依托“鼓楼数字古厝”平台,街道还探索“公益+低偿”模式,配备文物古厝与历史建筑保护专管员,做到社区每周两次以上、街道每月两次以上巡查。

进入云上世界

手机游古厝

古厝长巡查只是“鼓楼数字古厝”平台升级后的新功能。作为全国首套全功能古厝保护宣传平台,“鼓楼数字古厝”打造了全国首个AI古厝地图,搭载了古厝游览线路导览系统,为游客开启一部手机玩转古厝的体验。

来到高士其故居,通过扫一扫墙上的二维码进入“鼓楼数字古厝”平台,就拥有了贴身“AI导游”。在“AI识古厝”页面,拍摄故居内的任一角落,都能跳出该故居专属的“名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相关介绍一应俱全。

从AI古厝地图可以看到,平台上共有鼓楼区上百处古厝。鼓楼区文体旅局文物科负责人陈莹介绍,区别于传统旅游线路,平台打造出专属于古厝的游览线路,根据时间分为半日、一日、二日游,根据风格分为了复古、小清新、网红、游学线路,途中还穿插与古厝有关的住宿、文创、美食等周边服务。

即使到不了现场,也可以通过“鼓楼文体旅”微信公众号进入这个“云上世界”。平台上既有中英文语音讲解古厝的“前世今生”,有三坊七巷、朱紫坊等街景实时直播,还有VR全景漫游古厝,让游客足不出户也能身临其境体验古厝之美。

丰富展览形式

花样观古厝

在科技创新浪潮带动下,不仅文物保护工作举措在革新,宣传、展览形式也在不断更新。位于镇海楼内的福州古厝展示馆在世遗大会期间迎来了一拨又一拨游客,古朴感与科技风的碰撞让全国各地的与会嘉宾印象深刻。

作为长江以南最古老的千年木构建筑,华林寺被“搬”进了展示馆,通过3D投影技术让参观者在光影交错、恢弘音乐的视听环境中探秘千年华林寺的建筑结构。

“这里涉及文物三维建模,是新兴的文物保护举措。”鼓楼区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鼓楼借助高新技术对文物古建筑进行测绘,根据设定对文物建筑立面构件的空间位置、尺寸和纹理进行精确记录,辅以全景摄影技术,更全面直观地记录、呈现文物建筑的三维空间信息。

鼓楼还利用无人机航拍和三维激光扫描,通过精细化的测量对文物建筑进行复原。“这其实是一个三维重建的过程,有了这些三维建模,今后就算文物发生损毁,也可以根据这些三维信息进行精准的修缮。”上述负责人说。

在大厅两边观赏台上,摆放着20个福州最具特色的古建筑模型,一旁还有古厝元素墙,通过扫码可以跟着语音导览获取信息。此外,馆内的古厝院落LED屏、触控一体机等互动装置,同样让文物“活”起来,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其中奥秘。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守住城市文化根脉。鼓楼区还在继续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鼓楼数字古厝”平台,打响 “听鼓楼,说古厝”文化品牌活动,保护古厝的同时助力古厝宣传、古厝旅游产业提升发展,在新时代讲好福州历史文化名城故事。

(责任编辑:赵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