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福州新闻
品质生活 幸福满满——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系列述评之四
福州新闻网
2021-09-27 09:29

5年,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上百所新改扩建校园投入使用,越来越多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44条“墨汁河”去浊还清,滨河绿道和串珠公园将绿色福利送到家门口;200个贫困村彻底“摘帽”,走上致富路的村民们扬起一张张笑脸……点点滴滴变化,标示着民心所向,记录着市民的幸福指数。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扎实开展绿色发展、温暖榕城、平安福州等专项行动,加快提升城市品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在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征途上步履坚实、硕果累累。

民生答卷 力透纸背

初心深处,就是民心。

榕城大地上,一场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蓬勃开展,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实效照亮初心、点亮民心。

上下学道路拥堵?家长不揪心了。福州市12345便民(惠企)服务平台上有市民留言称,达明小学门口的元帅路严重拥堵,给孩子们的出行带来安全隐患。市交警支队当天就针对该问题调配警力,打出临时管制、错峰出行等一套缓堵“组合拳”。

来榕求职怎么住宿?毕业生不操心了。福州市为来榕、留榕的高校毕业生提供1100个短期免费住宿床位,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的陈宇涵惊喜不已:“拎包就能入住,24小时都有网络和热水,真的太方便了!”

安置房办证来回跑?居民不烦心了。福州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创新建立“一站式”安置房办证无缝对接联动机制,将窗口前移到群众“家门口”,左手取材料,右手就办证。家住陆庄庭苑的黄泽英说:“印象中的麻烦事,不到半小时就能搞定。”

一条路、一间房、一本证,每个“小切口”都牵连着“大民生”。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就要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5年来,福州市每年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75%以上,累计为民兴办实事项目96项,稳稳兜住民生底线。

这是获得感不断增强的5年。福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提高到每年40477元,低保经历4次提标后达每人每年9120元,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这是幸福感持续积累的5年。福州在全国首创安置型商品房建设模式,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实现户籍迁入“零门槛”,让家的归属来得更快一点。

这是安全感日益攀升的5年。福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连续四次居全省第1,扫黑除恶好评率连续4年居全省第1,执法工作满意率连续3年居全省第1,群众安全感率从全省第7位攀升到第2位。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随着一项项民生承诺写进万千百姓的生活,一份份来自幸福之城的民生答卷力透纸背。

美好生活 触手可及

医疗、养老、教育,寄托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想象。通往高水平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福州的民生清单在不断拉长,各项短板在加速补齐。

医养结合,让养老服务更多样化、精准化——

宽敞明亮的大厅、干净整洁的过道、适老化的设计……晋安区社会福利中心康复医院大楼里,94岁的叶学铭在护工陪同下进行常规检查。他时常感叹:“院里环境好,衣食住行都有人照料,平常取药看病也很方便,孩子们都放心我住在这里。”

除了将医院“搬进”养老院,福州各居家养老照料机构也在提升医疗服务方面不断发力,有为入住老人提供24小时出诊服务的,也有引进智能设备跟踪老人健康状况的……全市现有养老机构163家,已实现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下沉资源,提供近在咫尺的“医”靠——

“腿保住了!”8月,一名15岁的患者在错过治疗黄金期情况下,在省儿童医院手术室进行了左腿开放性骨折手术治疗。手术的成功得益于该院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共建合作。

在“家门口”放心看病,是群众的热切期盼。随着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福州医疗领域喜事连连: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开诊,市中医院分院、市一医院外科病房大楼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全国首创“集成化医改”模式更是为福州医疗卫生领域发展增添底气。

引强培优,向现代化教育强市迈进——

又是一年开学季,清华附中福州学校内书声琅琅,洋溢着青春的气息。高颜值的校园环境、优质的教学资源为这里注入活水。

教育是梦想的翅膀。福州全面推开集团化办学,深入实施优质学校、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带动工程,成立钱塘小学教育集团、延安中学教育集团等多个教育集团,有力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围绕立德树人、学有所教、学有优教,“十大工程”助推福州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

聚焦百姓向往,增进民生福祉。福州民生在“加码”,群众幸福在“升温”,老有颐养、学有优教、病有良医的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山水之城 灵动宜居

七溜八溜,不离福州。在福州人眼中,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山山水水间,皆有乡愁的牵绊和幸福的滋味。

作为国内水网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闽江、乌龙江穿城而过的福州,曾被马可·波罗赞为“桥最多的美丽水城”。水,是福州人绕不开的幸福。

为守好这伴水而居的幸福,1000多个日夜里,河湖水系综合治理攻坚战全面展开。

干塘清淤、全面截污、生态补水……通过黑臭水体的“减法”、沿河景观及持久管护的“加法”,44条黑臭水体“摘帽”,13条断头河打通,156条内河迎来蝶变——379个串珠公园与500.8公里长的滨河绿道,让市民群众感受到水清河畅景美的生态福利。

住有所居,是百姓心中最质朴的期待。

为画好这张安居蓝图,福州持续推进3年旧改行动计划,涉及五城区106个、近2500万平方米的连片旧屋区。

红星排尾片区、洋下危房地块项目……旧屋区改造,改的不仅是外观,更是生活质量。一个个杂乱的城中村,按“三年计划、两年安排”的工作要求,实现从“蜗居”到“安居”、从“忧居”到“宜居”的蝶变。

市民对城市品质的追求,是市委、市政府不懈努力的方向。

以绿水青山为底,新一轮城市品质全面提升与“十位一体”综合提升全域铺开,让城市的“妆容”与“肤色”越发细腻、分明,获评中国十大“大美之城”。

通过“十位一体”的精雕细琢,华林路展现“八闽第一街”的高颜值街景;三坊七巷北入口的小公园、闽派特色的桂香街等,在保留烟火气的同时,于立面整治、拆墙透绿等“一针一线”中展现新貌。

“老福州”的记忆与“新福州”的魅力,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中尽显。539个城区夜景灯光提升项目、426个拆墙透绿项目、3755个精准景观整治项目、17条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与261条传统老街巷……一处处细细“打磨”的亮色,已成为市民身边的“小确幸”。

乡村振兴 诗意入画

“中秋节前后,卖了50多只羊,今年收入预计比去年翻好几番。”近日,闽侯县大湖乡大湖村村民杨珍说,没想到这么快能过上好日子,真是多亏了党的好政策。

几年前,杨珍因家人患病致贫,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帮扶下,短短两年她便成长为村里的养羊大户。不久,周边村贫困户也纷纷加入养羊队伍,养羊产业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比全国提早3年、比全省提早2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获评全国精准脱贫示范城市。

如今,在福州山野乡间,一栋栋农家新居错落有致、一个个致富项目落地生根、一张张幸福笑脸如花绽放……福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绘就,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耕田、播种、插秧、打谷……不久前,长乐区营前街道湖里村一场有趣的农耕文化体验活动迎来一批小游客。“村里环境变好了,许多家长和孩子来村里游玩,都夸赞村庄很美。”村民林美林难掩自豪之情。

人居环境提升,为乡村振兴铺就一条“高速路”。两年多前,湖里村还没有一条像样的硬化路,蚊虫乱飞、污水横流。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展开,不仅道路“白改黑”,还建起设备齐全的健身公园和塑胶篮球场。

美了村庄,暖了民心。5年来,福州在基本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实现美丽乡村“初级版”全覆盖,并累计打造出乡村振兴高级版试点村13个、中级版试点村128个。

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福州走出一条具有福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福州日报记者 莫思予 叶欣童 孙漫 张笑雪

(责任编辑:赵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