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福州新闻
罗源:营商“软环境”激活发展“硬实力”
福州新闻网
2021-12-17 10:15

冬日的暖阳让人心情舒畅,实干的脚步踩在罗川大地。

在罗源这块投资创业的热土上,招大引强系列举措卓有成效——今年7月至12月,罗源县引进投资3亿元以上建设项目共15个,其中新建落地项目11个、技改项目4个,总投资382亿元。新建项目总供地面积1912亩,总投资183.5亿元,合同约定税收3.73亿元,技改项目总投资194亿元。项目不断引进,得益于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为罗源加快建设丝路海港城提供了蓬勃动力。

招大引强

不断刷新“罗源速度”

打桩机、挖掘机干劲十足,大型运输车来回穿梭……13日,记者来到位于福州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区万洋众创城的施工现场,听到了催人奋进的“建设进行曲”。

作为罗源今年引进的重大项目,万洋众创城计划总投资50亿元,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资源共享、产融互动”模式进行设计,将打造成绿色智慧产业园。

10月21日土地摘牌,11月24日开工,这个大项目仅用1个月就进入了施工阶段,刷新“罗源速度”。“台商投资区园区标准化建设做得好,这与我们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契合的。”浙江万洋众创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孝锋说,众创城项目就是通过产业链招商,实现上下游企业高度集聚,为入园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仓库、物流、研发平台、共性环保设施等生产配套服务,打造园区制造业产业集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平台。

“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区致力于提升园区标准化建设水平,完善‘三网一空间’建设,也就是完成横滨南路等4条主干道建设,完成小获内河及滞洪区水系工程建设,完成部分道路及河道周边绿色廊道和休闲公园建设,完成填方造地9221亩,成功招引联塑材料、德塔电力等项目。”福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开发建设局局长戴耀东说。

福州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区)松岐中路跨小获溪桥不久前正式贯通,有效连接罗源滨海新城至台商投资区的路段,打通了建设丝路海港城、实现产城联动的重要一环。

强链补链

增添产业“强劲引擎”

本月初,罗源县招商办又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罗源仅用25天时间,与国内行业龙业签订了重大铝精深加工项目协议,再次刷新“罗源速度”。

该项目供地面积941亩,在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区和罗源湾开发区分别设置工厂,总投资50亿元,产值将达165亿元。“这家企业与罗源县招商办洽谈时表示,项目选择落户罗源,主要是看中罗源的绿色冶金产业集群优势和完善的周边配套环境,以及规模化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后,每年可为罗源带来2.5亿元税收。”罗源县招商办负责人叶捷介绍。

“龙头带配套、配套促龙头”,罗源充分激活龙头企业“磁吸效应”,加大重点项目招商、配套企业培育力度,构建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以罗源湾开发区为例,罗源县已经建成以宝钢德盛、罗源闽光、亿鑫钢铁等为主的绿色不锈钢产业集群。为提高钢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罗源调整产业战略,着力打通钢铁产业链中游配套,招商引入不锈钢冷轧项目,实现从粗钢向生产用钢的转变。“这带动了中国欧电特种阀门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不锈钢管、10万只特种阀门项目以及福建叙佑不锈钢有限公司绿色环保抗菌不锈钢管材、管件项目等不锈钢精深加工项目落地,不断拉长钢铁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叶捷说。

此外,福建沪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钢铁渣粉项目作为宝钢德盛配套项目,将宝钢德盛产生的钢渣、镍渣进行回收提取,金属由宝钢德盛收购,其余尾渣制成水泥用粉末,做到钢铁产业固体废物“吃干榨尽”,促进园区绿色循环发展。

“如果说整个罗源的招商是‘一盘菜’,那么罗源湾开发区就是‘调味品’。”叶捷告诉记者,正是在这种“以一点带一域、以一域谋一城”思路的指引下,罗源县发挥环罗源湾规划布局和三类工业用地优势,持续推进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带动台商投资区、鉴江湾、白塔乡村振兴产业园等区域产业的发展。

未来可期

打造发展“金字招牌”

“近悦远来,宾至如归。只有不断优化营商‘软’环境,持续激活发展的‘硬’实力,才能引来一只只‘金凤凰’。”罗源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罗源拥有台商投资区、牛坑湾围垦、鉴江盐场、白塔乡村振兴产业园等多个全省难得的沿海可供连片开发项目用地的地区,具有显著的用地优势;罗源动建港口至罗源湾开发区管廊输送项目,提升了陆海运输能力;罗源滨海新城作为成熟的生活配套,为罗源县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罗源县对企业、项目实行“一企一策”的特殊扶持,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一站式办理,一天开业”,建立项目联合审批机制,加快建设项目落地等一系列审批试点改革,力争成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排头兵。

独特的区位优势,利好的政策红利,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良性循环,吸引越来越多市场主体看好罗源、选择罗源、深耕罗源。今后,罗源县将继续围绕产业链做好招商工作,为实现“启航新时代,做强北大门,打响四大国家级品牌,建功丝路海港城”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福州日报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刘其燚 黄佳文

(责任编辑:赵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