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永泰县启动乡村振兴首批“党建+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为梧桐镇和嵩口镇及8个村分别授予信用乡镇、信用村称号。
2021年以来,永泰县委县政府在省内率先牵头县人行和辖区内8家银行机构,成立了县信用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各涉信机关单位抽调分管领导组成工作专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构建覆盖全县的三农金融信用体系,重点采集全县涉农小微企业、普通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合作组织等涉农主体信用信息,打造永泰县普惠金融平台,实现各金融机构间三农信用信息的标准互认、成果共享。
搭建信贷平台 解决燃眉之急
眼下,正是脐橙丰收时节,同安镇占柄村脐橙种植大户卢伯坚的果园内,果农们正在采摘成熟的脐橙,转运、装筐、上车,一派忙碌的景象。
2016年,卢伯坚开始从事脐橙种植,从原先的“门外汉”不断摸索成为种植面积达100余亩的脐橙种植大户,在这过程中让他最为头疼的就是资金问题。5年来他已接连投入40余万元。“好在今年脐橙迎来丰收,让我也有信心继续干下去。”
一次疏忽打乱了卢伯坚的计划——2021年12月,因为信用卡忘记还款日期,导致征信受到影响,多家银行申请贷款被拒绝,正在卢伯坚心急如焚时,县金融服务联络员打来了电话。
“因为前期我在银行办理过一批贷款,金融服务联络员知道我的情况后,便向我介绍了永泰县普惠金融平台。”卢伯坚说道,“经过平台信用认定后,信贷员向我推荐了‘小额速贷’产品,可以贷款5万,办理完第二天钱就批下来了,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对于像卢伯坚一样深深扎根于农村广袤大地的农村经营主体来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常常发生。
“三农领域贷款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涉农资产在产权归属、流转登记等方面不顺畅,难以抵押变现,而且大量涉农主体没有金融信用数据,贷款成本偏高。”永泰县信用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说。
发挥党建优势 围绕痛点纾困
领导小组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通过信息采集,对全县农户进行精准“画像”。
连日来,由村委干部以及辖区内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储银行、农村信用社、海峡银行、长信村镇银行等8家银行机构派出的工作人员组成的21支金融服务联络员队伍,奔赴各个乡镇,通过进村入户的方式,对农户家庭成员、收支情况、资产设备等信息进行集中采集,并由县普惠金融平台自动进行评级。该平台由中国银联福建分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已整合13万条用户基础信息。
从“求贷无门”到银行“上门服务”,不少农户足不出户就解决了融资难问题,获得感满满。
“以前贷款必须找人担保,农村也没什么抵押物,现在用‘信用户’的身份就能获得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贷款更有尊严感。”红星乡尧祥村农户吴伯光也因此获益,之前他用信用户的身份从银行机构获得了一笔免抵押信用贷,顺利缓解了资金周转不灵难题。
除了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及信用企业的评定工作也全面铺开。11月,永泰县先行在梧桐镇开展信用镇试点示范建设。
“在这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功能,乡镇干部、村干部和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一起上门采集信息,农户也可以主动将个人信息上传平台,再由村干部核实确认后进行评级,多方引导农民参评信用户、争当信用户,推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梧桐镇工作人员表示。
在短短一个月内,梧桐镇成功评定8个信用村、452户信用户,信用平台线上对接融资37笔,辖内金融机构累计授信金额153万元。
释放诚信红利 完善体系建设
资金流入农村,产业发展就有了希望,而无抵押贷款产生的违约风险又由谁来承担呢?
县信用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介绍,整村授信名单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影响贷款安全的不利因素一旦发生,县普惠金融平台便会发布预警信号,取消星级评定结果。平台通过盯住信贷不良率来研判风险,贷款不良率达到1.5%系统会自动触发熔断机制,该乡镇将会被停止发放信用贷款,工作重点转入贷款清偿催收。此外,永泰县还出台了失信惩戒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设立信用信息安全红线,营造良好的信用体系监管环境。
政策支持也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坚实后盾。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用贷款发放力度,县财政安排部分资金对发放的信用贷款贴息100BP,预计每100万元可带动1亿元信用贷款,可惠及1000户农户,2022年计划完成3亿元信用贷款发放,助力农村产业发展。
下一阶段,永泰县将全面完成全县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定,加大工作宣传力度,不断建设完善信用体系,扩大信用贷款覆盖领域,进一步延伸发展大数据产业,推动数字金融产业的发展,努力打造全省首个辖区内银行机构共认的信用县。
福州日报记者 叶欣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