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小半个木瓜,把瓤掏空,留下瓜皮当船舱,里面盛满草莓、圣女果、橘子瓣、蓝莓。再在船舱中部插上两根长竹签,串上几片芒果片作帆,一艘“福船”便跃然于盘上。
这不是抖音美食博主在炫技,这是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劳动课作业——水果拼盘《春暖“福”“舟”》。在该校第十届劳动技能大赛暨第四届美食嘉年华上,五年级的水果拼盘、六年级的闽菜制作,上演了一场以“福”文化为主题的“锅气”较量,让现场师生大开眼界。
省会城市中心城区,高楼林立。这里的孩子们上劳动课,最尴尬的就是没有施展空间导致劳动课形同虚设。但在我省省会福州市的中心城区——鼓楼区,老师们会上劳动课、同学们爱上劳动课、家长们支持劳动课;区属42所学校(校区)均能落实每周1课时的劳动课程、每周2~3小时的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实践要求。
原因何在?
找准课程切口 让宏观纲要精准落地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印发实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这让多年来始终坚持开展劳动实践的鼓楼区备受鼓舞。2014年起,该区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区级劳动技能比赛,表彰千名左右劳动小能手,但仍苦于“劳动实践如何区域推进、常态化实施”。
面对宏观的指导纲要,鼓楼区开始探索“小而美”的城区学校如何精准落实。
鼓楼区教育局请来省内综合实践活动领域权威专家、省教育学院教授邹开煌指导劳动教育,召集区内优秀专业教师团队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探索全区劳动教育常态实施、有效实施。教师们自己动手绘制、排版,原创出版了《勤劳动 乐成长》鼓楼少年劳动教育有声书,并将每一课都采用音视频同步的信息化呈现,学生和家长可通过扫描书中二维码获得相关课程资源。
同年级的孩子,成长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为了更加细致地提升孩子们的劳动素养,2021年,鼓楼区将有声书升级为小学低中高三个年级共三册的《福州市鼓楼少年劳动实践成长手册》,设计了“小园丁”“小厨师”“小工匠”“小管家”劳动课程,用于指导区内各校开展劳动教育。
同时,各学区定期开展劳动教育课程集体备课工作,组织收集优秀课程设计方案、课件及相关课程视频,逐步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包。全区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紧密结合区域现状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资源包、音视频等完善劳动课程数字资源建设,并逐步实现共建共享。今年秋季开学后,区属所有小学都将使用相关读本、手册和资源包,全面落实每周1课时的劳动教育课程。
完善实践、评价体系 让劳动素养提升看得见
“接地气”的课程,是鼓楼区劳动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但该区劳动教育能形成特色,并非仅限于本土化教材。
在鼓楼区,42所中小学、幼儿园(含校区)均设有劳动教育基地,遴选出劳动特色项目,还培育有3所区级劳动教育实践特色校。
“一校一品”的观念深植于各校师生心中——
鼓一学区结合革命诗词、革命文化,开展整军装、收行李、叠军被、做红军餐等劳动实践;
钱塘学区以“百草园”植物种植项目为依托,组织学生设计制作植物书签、扑克;
茶园山学区以“AI启智 劳动赋能”为主题,将校内劳动基地“欢喜田”果蔬种植与绘画写生、植物成长记录、科学观察、科技种植等相结合;
……
家校、社区携手打造的“同心校园”比比皆是:“21天家政服务岗”、劳动技能大赛亲子劳动秀、垃圾分类进家庭“1+2+N”行动(1个孩子改变2个家庭,影响1个小区,带动1个社区)、创新小发明、社区志愿活动在每一所校园皆可见。
不仅如此,鼓楼区还构建了多维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通过举行一场启动仪式、一堂劳动技能训练课、一次亲子劳动周、一次劳动知识竞赛、一场全员劳动技能大赛等“五个一”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在该区所有小学,每个年级段各设置有10个劳动技能项目,覆盖自理、家务、技能3个维度。对于这份60个项目的劳动技能清单,每年学校分年级组织劳动考级,从劳动技能清单中任意选择5个项目开展考级,实现学生小学毕业60个项目劳动技能“全过关”,实现劳动任务序列化。各校通过上传文字、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学生课程自评、家长日常评价、教师学习综合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综合形成学生劳动素养学年评价结果。
“我们将在目前劳动技能清单、技能大赛和劳动素养学年评价等多维评价的基础上,加强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研究,尤其是对于课程内容(劳动任务群)和核心素养的研究,持续优化劳动评价体系。持续以多元多彩的劳动教育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生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鼓励其以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为幸福人生打好底色。”鼓楼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叶艺芳表示。(记者 储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