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7月23日讯(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近日,在福州高级中学即将迎来建校70周年之际,作为85届校友的林庆辉以拳拳赤子之心回顾母校变迁,以殷殷爱校之情展望母校变革发展,提笔创作了《福州高级中学赋》。文赋一经面世,便被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官方微信所转载,并在福高校友群、朋友圈中热传,校友们纷纷称赞其字里行间传递着福高的精神与传统,闪烁着福高人的梦想与荣光,更流淌着福高人对母校的深情和祝福。
事实上,《福州高级中学赋》的作者林庆辉,此前就曾因写作《三坊七巷赋》(本网曾作报道:《三坊七巷赋》在福州朋友圈热传 里面到底写了啥?)和《谢扶桑人民义援书》(本网曾作报道:林庆辉创作《谢扶桑人民义援书》刷屏朋友圈:感谢友邻伸援手 再赋一书励将士)为人所熟知。2017年,他的《三坊七巷赋》引发了福州网友们的思乡之情和创作热潮;2020年,他以《谢扶桑人民义援书》感谢日本友邻的抗疫援手亦是引得网友们拍案叫好。
谈起创作《福州高级中学赋》,林庆辉向记者讲述了缘由。他说:“作为福高85届的校友,在我人生最重要的学习成长阶段,母校给了我最关键的教导,当年我中考时,是以仅仅比学校录取分数线高一分的成绩进入福高的,算是很落后的学生了,事实上,高一时我的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我算是比较幸运的,在福高遇上了一群非常好的老师,正是这些老师们的不断鼓励和教导,让我的成绩到了高三时稳居年段前列,也因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最终考上了厦大。这次我们母校70周年校庆,我深感应该为母校做点什么,在校友、同学们和福高现任校领导的多方鼓励,才于今年3月动笔写下初稿,又听取了不少校友和校领导意见之后,几经修改就有了现在这篇。”
在提到此次创作与以前有何不同之处时,林庆辉表示,这次为母校作赋,大部分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真实时空下的学习生活,感受自然也更为真切,这篇赋写起来也更情真意切。
林庆辉说,这篇赋通篇下来,着意于一个“高”字和一个“群”字,他认为这两个字是最能突出福高的特点的。
首先,这两个字代表了福高与身俱来的它独特的地理地势特征。林庆辉说,福高地处藤山顶上,应该算是福州地理海拔最高的中学了。从他的学生时代开始,就目睹“福高”这两个大红字就立在了楼顶,从很远的城区就能看到这两个字。而且福高的门牌号正好又是乐群路18号。高中时,他作为寄宿生,每周回去一趟,然后周日下午就要从家里背回够自己一周吃的大米,都是搭乘那趟著名的20路公交车,到解放大桥头的新华书店看一会儿书,然后等着几个同学一起走过解放大桥,每个人扛着十几斤的大米,攀登上千级的石阶去上学。这个在赋中就有体现,“至若苔阶林麓,江渚隰皋。祗藤冈之仰望,惟烟岳之崇高。”
其次,福高‘高’的地理特征,也形成了福高学子们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林庆辉表示,现在想起来,福高同学的求学之路注定就是和别的学校的学生不一样,如果一个人每天上学都得爬上一座高高的山,那他就更能真实地体会到什么叫“书山有路勤为径”了。另外,登高自然就能望远,人只要一登高望远,心胸一定也就开阔了,志向自然就能高远。林庆辉在学校的三年,是住在鹤龄楼,山下就是闽江,他经常站在栏杆前,望着福州开往南平的小火轮鸣笛溯流,只要面对那情景,就一定会心胸澎湃,立生壮志。这个场景,林庆辉在许多诗文中也都回忆到。在这篇《福高赋》中,也专门再提一笔。“鹤龄楼上,凭栏叹江轮溯涉;播谷雨前,仰天发鹄志寂寥。”
林庆辉还说,当年福高因为没有初中部,允许招收除五区外福州下辖县(市)的学生。福高的登高而招,自然所见者远,许多郊县的优秀学子自然就如闽江之畔的奋进之鲫,踊跃而来,所以,福高慢慢就形成了“乐群”的寄宿生文化,在学校里,大家学习上一起砥砺前行,生活中一起互相帮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直至毕业后走上了工作岗位,同学情谊还是最重要的。在我的赋中,对同学情谊这一块也着墨颇多”。林庆辉说,“负笈从游,多是城乡才子;担簦来学,不乏郊县俊豪。朝夕阴晴,登顿仓前石径;暑寒节候,往来江上风涛。十邑乡音殊异,八方言语自操。自是相与,乃为同袍。抚几濡墨,共席挥毫。求三载腾潜渊之蛟,实一朝占传胪之鳌。”说的就是这种情谊。
再者,福高的“高”与“群”,还在于老师们的心性高洁,学风上的团结、求实、奋进。在福高的三年学习中,林庆辉从老师们身上体会到了何为“师范”,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严格要求、鼓励提携,这叫“师”。治学的认真求实态度,这是“范”。所以他在赋中写到,“佥言我母校素以师名,重宣文,轻冠冕。务切磋,实推挽。团气熙和,结心精恳。笃课业之闿疏,深学科之关键。切切偲偲,勤勤绻绻。泽雨露以一心,滋芝兰之九畹。瑚琏之器,中怀有志倾忱;桃李之蹊,下自无言修垦。昭师范于隐微,引性心于高远。故新相续,师资似迢递之重峦;前后具瞻,贤达若连绵之迭巘。”确无虚言。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甚大甚深,在福高的三年,他感受到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基本上,每节课间,每个老师一定会被学生围着问各种问题,直到下节课的老师来了才能脱身。这个情景就是“三尺讲台,先生可解群书幽曲;一声铃铎,贤德难辞众俊环缭。”而课余的文体活动也非常丰富。“操场驰步,宿舍吹箫。雨中即景,岭上观潮。融融其乐,煦煦其陶。”
附:
《福州高级中学赋》
我华夏之有来也,善俗化民,亲贤振铎。教学为先,知闻始乐。故郡国开庠设序以发蒙,子衿衷正絜诚以辨博。然后能法天地,年大有而烝民安;可叙经纶,时既济而清世作。
原夫我闽郡来从河洛晋唐之派衍,素有海滨邹鲁之远闻。文兴唐宋,士林有出三山者盛;时递明清,朝殿犹闻闽韵其殷。后值清人骄满,国势离纷。于斯通商开埠,与世同云。所幸海门开而民智启,偏宜风俗易而民生勤。时则有我乡贤,涉远度重洋,经纬国家大业;瞋眸看世界,肇开时代清氛。设教于藤山之冈,所学遑论西学东学;解囊向井邑之校,其文兼修英文华文。岭后仓前,薪火若斯传烛;江南桥北,书香自此染熏。
洎夫社稷鼎迁,乾坤易置。始建初元,亟需大器。筹中学以培育人才,图工农文化之速成;迁校名为高级中学,继鹤龄英华之旧地。延敬业之良师,居乐群之仁里。于是乎农子褴褛被苫以寸心,父师筚辂同车于远志。施梓匠之研精,树桢材之畅遂。气清高以嘹唳,终成九皋之禽;神殊眷而顾瞻,能养千里之骥。
佥言我母校素以师名,重宣文,轻冠冕。务切磋,实推挽。团气熙和,结心精恳。笃课业之闿疏,深学科之关键。切切偲偲,勤勤绻绻。泽雨露以一心,滋芝兰之九畹。瑚琏之器,中怀有志倾忱;桃李之蹊,下自无言修垦。昭师范于隐微,引性心于高远。故新相续,师资似迢递之重峦;前后具瞻,贤达若连绵之迭巘。
至若苔阶林麓,江渚隰皋。祗藤冈之仰望,惟烟岳之崇高。负笈从游,多是城乡才子;担簦来学,不乏郊县俊豪。朝夕阴晴,登顿仓前石径;暑寒节候,往来江上风涛。十邑乡音殊异,八方言语自操。自是相与,乃为同袍。抚几濡墨,共席挥毫。求三载腾潜渊之蛟,实一朝占传胪之鳌。
噫吁嚱!闽江之畔,跃奋进之鲫;藤山之冈,育嘉秀之苗。操场驰步,宿舍吹箫。雨中即景,岭上观潮。融融其乐,煦煦其陶。鹤龄楼上,凭栏叹江轮溯涉;播谷雨前,仰天发鹄志寂寥。借光明月,诵忆深宵。各各精神,将类难拔;人人意气,唯群是超。三尺讲台,先生可解群书幽曲;一声铃铎,贤德难辞众俊环缭。
方今师生协力,学务日新,川流不舍。思在养成,自如陶冶。匪今斯今,匪且有且。亿万投资,经年来假。虽晚旧园建设,钟楼得缮苑中;适逢新政迁邻,门阙能开亭下。奉文宣之精神,登翰苑之冲高;延先师之圣像,复杏坛之俨雅。于是诗书与嘉友交流,志趣共良朋同社。吐秀清徽若争啭黄鹂,奋飞骄健似竞驰骢马。能力自发之后生,可追前驱之往者。谓初出乎,是未来也。
盛矣哉!今百四十年也,此地之有言咏。时值七旬校庆,峥嵘以思,慨慷以敬。藤山之冈兮,云日辉映。吾校之名兮,高山景行。志当存高远兮,高超雅正。投兮栖兮,贵道率性。慕吾师兮,师希孔孟。
(作者:林庆辉,福高1985届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