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更是福州发展的鲜明底色。
近年来,福州聚焦水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领域,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加快建设山清水秀城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厚植生态沃土,为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走前头培育绿色动能。
福道蜿蜒山顶,市民穿行林间。记者 林双伟 摄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福州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为94.4%,同比提高8.3个百分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62,同比改善10.6%。
打造独特水生态样板
盛夏时节,闽江河口湿地芦苇飘荡、鸟鸣声声,野趣盎然。一批批青少年来到这里,观察鸟类、探秘湿地公园、参观博物馆。这里开展的湿地生态教育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流连忘返,更让生态文明观念深植心间。
去年,省观鸟协会和闽江河口湿地签订为期10年的合作协议,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定制自然教育主题课程。在省观鸟协会会长杨金看来,希望通过这样的互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护鸟类、守护湿地的种子,也为群众带来一种亲近自然的绿色亲子生活方式。
多年来,通过一系列湿地生态保护与治理的举措,闽江河口湿地已成为福州的一张重要生态名片。目前,福州正积极推动闽江河口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立足构建“武夷山国家公园—闽江—河口湿地—台湾海峡”的完整生态系统,启动闽江河口湿地保护方案全球招标,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在白马河、晋安河、流花溪等地,一条条内河旅游精品线路涌动着出游活力。以水为“媒”,福州还重点打造了温泉游、闽江游等一批项目,并将打造特色水街、温泉街区等特色样板工程纳入今年的城乡品质提升方案。
将绿地、湿地建设与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有机结合起来,是福州打造独一无二的水生态样板的重要举措。随着“三沿一环”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深入实施,福州加快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奋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任务。
铺就群众休闲幸福路
当人们还在对“行走林梢上,穿梭森林间”的福道赞叹不已时,福州又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群带来福祉。在福山郊野公园,智能电动轮椅已经上岗,群众扫码支付1分钱,便可进行半小时的游园体验。
今天的福州,一个个慢行休闲系统融进了城市的肌理,串起了市民的绿色生活。这既是福州的城市森林步道,更是百姓的幸福之道。
从最初的金鸡山公园栈道,到开创多项先河的金牛山城市森林步道,再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样板的福山郊野公园步道,福道不断升级,成为福州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工程的生动案例,写就“山、水、人、城”和谐交融的绿色文章。
为了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绿,高质量做好生态环境的“三张答卷”,福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保卫蓝天”计划,福州2021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100%,“福州蓝”成为闪亮名片;通过“碧水攻坚”计划,河湖水系水质得到明显改善;通过持续推进造林绿化,逐步形成城乡绿化一体化全覆盖格局。
开启全面低碳新生活
“垃圾分类,既能实现废物利用,又能攒下积分兑换物品,大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村里也越来越干净了!”仓山区仓山镇郑安村村民黄心瑜说。今年5月起,郑安村每月入户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考评,实行垃圾分类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随着积分兑换活动的全面铺开,村民们纷纷从原来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2021年,福州城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居民垃圾分类准确率达85%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在垃圾分类住建部大城市考评中位居第一档(第五名)。在福州,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变为新习惯,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在罗源县滨岐社区,低碳生活指南、旧衣物回收箱、垃圾分类处理也成了居民日常生活的内容。“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升油、一张纸开始,让居民过上科学的低碳社区生活。”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采取节能改造、旧物交换、低碳家庭创建等方式,力求做到低碳理念家喻户晓。
为大力宣传引导绿色生活方式,让更多市民安全放心用水,福州在市区开展居民家庭非节水型用水器具改造活动,优先面向低保户、低收入困难家庭,推广普及节水型器具,增强居民的节约用水意识,提高生活用水效率。
只此青绿,凝成万座“金山”。福州按下绿色发展“快进键”,将生态文明充分融入每个细微之处,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共建绿色未来。(记者 张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