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永泰嵩口再度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这座千年古镇为何能实现 “破圈”又“出彩”?
嵩口李梅文化体验中心。
变化始于2014年。台湾“打开联合”团队创办人刘国沧带领同事进驻嵩口,对沉寂已久的古镇“望、闻、问、切”,施以“针灸疗法”——在大拆大建之外,探寻小投资、微干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嵩口模式”,成功唤醒千年古镇。
“针灸疗法”如何实施?一辨“经脉”——了解古街古镇空间架构、时空传承关系;二施“点穴”——顺势而治,重点改造老建筑、公共空间等关键节点;三助“活血”——聚拢人气,培植发展新旧业态,让古镇自行恢复生机与活力。
点穴通经:建设古镇振兴“示范点”
“如果你的身体得了一种常见却又难治的病,你会上来就拆胳膊卸腿吗?”谈及大陆乡村改造中最常见的大拆大建现象,“打开联合”团队派驻大陆前执行长、台湾建筑师邓海反问。不同于“伤筋动骨”式的大拆大建,“针灸疗法”温和而有效。
2015年初,嵩口镇政府联合“打开联合”团队,创建“打开嵩口”文创概念店,这是实践“针灸疗法”,激活沉睡古镇的重要一步。嵩口镇政府将文创概念店打造成古镇振兴样板,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让商业与古厝发生碰撞,为未来嵩口各类业态百花齐放起到摸石头过河的示范作用。
“打开嵩口”店铺选址在旧时嵩口最繁华的直街地段。设计改造过程中,“打开联合”团队保留下老建筑墙面的历史痕迹,仅改变屋内旧有格局。2015年10月,古街上第一家结合了咖啡、住宿、文创功能的复合空间诞生,“打开嵩口”店铺开始试营业。
邓海介绍,“打开嵩口”店铺以当代年轻人审美趣味为经营方向,推出采用嵩口本地特产研制的梅子饼、李子酥、鱼腥草奶茶等特色产品,让本地食材有了新的生命力。同时,店里上架本地农户的物产,带动了嵩口本地木匠张立舜的木筷、温大姐的手工帆布包等传统手工艺品的发展。
“打开嵩口”店铺运营的成功是嵩口近年来改革发展的缩影。嵩口供销新社、松口气客栈、李梅文化体验中心……各类民宿、文创店、商铺等新业态在古镇落户生根。这种改造方式既充分保留古民居原貌,为文物修缮保护、旅游项目入驻等打好基础,也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赋予古民居、传统村落新的生机与活力。
行气活血:让本地人重拾文化自信
引导本地人参与打造理想家园,虽然过程漫长而繁复,但比简单的旅游开发更有意义。嵩口镇党委书记连萍表示,通过打造共建共享社区空间,既让群众“长见识”,更让群众知道平时司空见惯的老房子、老物件存在潜在价值,找到对家乡的归属感与自信心,从而参与到古镇复兴浪潮中。
嵩口镇有将近2000名中小学生,却没有一家书店。2017年,邓海的太太吴婧萌生创建书店的想法,她与福建省义工支教团团长颜晓梅一拍即合,决定在这座古镇创办一座开放式公益图书馆。
想法一出,马上得到嵩口镇政府以及本地乡贤、村民的大力支持。项目由镇政府主导,选址始建于1923年的基督教青年会大楼,盘活乡村闲置资产。“打开联合”团队以低成本、巧设计的方式进行内部空间改造,打造了嵩口镇第一个公益性质的公共文化空间——嵩口社区公益图书馆。
场地有了,图书资源从何而来?吴婧和颜晓梅将求助的目光转移到社会公益性力量上,主动对接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少儿出版社、福州市文联等部门和嵩口本地乡贤,多次开展图书捐赠活动。经过社会多方捐赠,嵩口社区公益图书馆现有藏书15000多册,有声书籍超过16000本。
如今,图书馆已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每个周末,图书馆会举办绘本阅读、电影沙龙、音乐分享会、嵩口故事会、征文比赛、文化讲座等活动,年均举办近300场文化活动。
连萍说:“嵩口社区公益图书馆对嵩口的乡风文明建设有着重大意义,是镇外的公益、文化资源进入嵩口的重要通道。”据了解,嵩口社区公益图书馆近年先后获得“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福建省示范农家书屋”“最美邻里书坊”等多项荣誉。
伴随着古镇的复兴,本地居民参与社区共建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嵩口民俗博物馆,90%以上的物件由群众无偿捐赠、提供;定期举办的当地人来讲本地往事的嵩口故事会,常常座无虚席;从微小处推动古镇环境提升的花海计划,让街头巷尾生机盎然……越来越多的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古镇的管理运营、宣传讲解、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共同建设有人气、有活力的温暖古镇。(记者 全怡月/文 林双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