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福州新闻
长乐梅花镇绣娘刘琴琴入选市级非遗传承人拟推荐名单
福州晚报
2023-10-08 10:04

数百年来,长乐梅花镇女子出嫁时,嫁妆中必有一件刺绣红裙。而这刺绣红裙更是“闽人三十六姓入琉球”的历史见证。

近日,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公示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拟推荐名单,长乐区梅花刺绣红裙手工技艺传承人刘琴琴榜上有名。

红裙是必不可缺的嫁妆

“年纪大了,体力大不如前,以前一条红裙仅绣7天,现在要10多天。”近日,在长乐梅花镇梅东村,远近闻名的绣娘刘琴琴告诉记者,今年67岁的她一生刺绣,已经绣了53年。

梅花镇有句古话:“有办无办镜箱(梳妆台)便桶(马桶)铁铁硬,多穷多富红裙不放。”意思是,不论家庭贫富,在女子嫁妆中,梳妆台、马桶、红裙是不能少的。其中,红裙被认为是最珍贵的。

刘琴琴从14岁开始学习刺绣红裙,选布、画图、刺绣,都是她一人负责。她会根据本地习惯及客户要求进行构图,然后摹到红布上刺绣。她绣出的花鸟立体感特别强,深受大家喜爱。

刘琴琴的订单不仅有梅花镇本地的,还有其他乡镇的。台湾也有穿红裙的习俗,所以台胞订购的红裙也不少。一条陪嫁的红裙会伴随女子一生,刘琴琴千针万线绣出的不只是一条条精美的红裙,更是爱,是一生的记忆和乡愁。

梅花刺绣红裙手工技艺于2021年入选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刺绣技术源自琉球蔡夫人

当地人告诉记者,在梅花镇,早年,女儿的出嫁红裙一般都由母亲来绣,相传刺绣技术源自明代琉球国绣工蔡红亨。

史料记载,蔡红亨是移居琉球国“闽人三十六姓”中的蔡姓后裔。据传,蔡红亨有倾国倾城之貌,且聪明无比,有一手刺绣绝活。

明万历年间,琉球国向万历皇帝进贡的一件龙袍,就是由蔡红亨绣制的。万历皇帝得此龙袍很是满意,皇后便传旨要见蔡红亨。

蔡红亨从琉球国出海,在梅花港登陆,一上岸就遇到族亲。原来,梅花镇宋家庄也有蔡姓人家,与蔡红亨是同宗。论辈分,蔡红亨还是这名族亲的姑婆,后人就尊称其“蔡姑婆”。

旅居期间,蔡红亨把家传的刺绣技艺传授给梅花乡亲。最后,蔡红亨在梅花镇宋家庄病逝,并葬于此。万历皇帝十分沉痛,降旨封蔡红亨为“精巧妙明懿德夫人”。

如今,在梅花古城西施弄,保存有明清时期的一座蔡夫人庙,庙内供奉蔡红亨。该庙于1987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闽人三十六姓入琉球”的见证

蔡红亨从琉球出发至梅花港登陆,并非偶然。梅花镇位于闽江口南岸,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明洪武二十年(1387),朝廷在闽江口南北岸的长乐梅花、连江定海分别建造城池,拱卫福州城。

早在明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杨载出使琉球。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杨载入明朝贡,与明朝正式建立藩属关系,直至清光绪五年(1879)。

为方便贡使往来交流,公元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特“赐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史称“闽人三十六姓入琉球”。长乐梅花因地处闽江出海口,成了册封使团的主要开洋地和琉球朝贡贸易的重要港口。明朝成化之后,历次册封使团都是从梅花港开洋。

如今,历尽沧桑的梅花古城犹存,见证了琉球王国与中国长达五百余年的藩属关系,在中琉之间长期的政治交往、文化交流、贸易交通等方面起到重要的窗口和桥梁作用。琉球国虽已不在,蔡红亨传授的刺绣技术,却跨越历史长河,留传至今。(记者 徐文宇)

(责任编辑:赵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