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庭冷落,“一热一冷”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如何让群众不仅方便“看上病”也方便“看好病”,同时挖潜乡村医生服务深度?福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动力,聚焦群众就医急难愁盼,针对性开出三张改革“处方”,医疗机构患者满意率显著增高,家庭医生签约率走在全国前列,区域互联网平台入选国家卫健委办公厅“数字健康典型案例”。
第一张“处方”
闭环照护
减轻居家患者负担
“血压、血糖正常。你要注意保暖,我们过几天再来。”“太感谢了,还好有你们在。”最近气温波动大,一大早,马尾区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卓栩和护士、理疗师就拎上移动医疗健康服务包,一口气登上4楼,再次敲开顾奶奶的家门。
顾奶奶患有脑卒中后遗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生活不能自理。卓栩和护士为她做了生化常规检查,理疗师为她进行针灸按摩、康复锻炼等,并告知她的家属注意事项。
“他们技术娴熟、问诊细心,我们遇到急事会打电话给卓医生,有需要的话,他们还会喊来上级医院医生上门指导用药。”顾奶奶的儿子陈先生说,专属医护不仅让顾奶奶的生命得以延续,还为家庭减负,“一个建床周期是3个月,医保统筹后,个人仅支付不到500元,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都大大减轻。”
这得益于福州在全省首创的“积分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1400多名专科医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提供疾病诊疗、健康管理等服务,并在全省率先推进家庭病床服务,打造“医院—社区—家庭”全闭环健康照护模式。
基层“强”了,患者“减负”不止一点点。福州推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保引导政策,签约对象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报销提高5个百分点,在医联体内双向转诊取消医保二次起付线,其中大病患者转医联体上级医院治疗的,仍按县级比例报销,基层诊疗量占比、县域内住院量占比等分级诊疗成效指标逐年提升。
为了完善分级诊疗,破解“看病难”,福州组建了8个医联体、13个专科联盟,在全省率先实现医联体对县、乡镇(街道)全覆盖;同步建设8个县域医共体,均已达到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评判标准。
第二张“处方”
医养结合
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你们就是及时雨,太感谢了!”近日,92岁的许维馨紧握着市中医院医护人员的手说道。
原来,住在鼓楼区康养老年公寓的许奶奶进餐时误吞鱼刺,公寓卫生室的医务人员检查许奶奶咽部未发现鱼刺,公寓的负责人李华荣立即给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李晟打电话求助。
李晟接到电话后,和医养结合专员林彦廷一起联系急诊、门诊部、耳鼻喉科、消化内镜及影像科等相关科室,为许奶奶开通绿色通道。她被送到医院后,第一时间得到诊治,下咽部取出一根长约4厘米的鱼刺,全程耗时不到20分钟。
据了解,福州在全省首创医养结合医疗联合体模式,力促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就能快速走上大医院绿色转诊通道。目前,福州已建立14个医养结合医联体,37家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应纳尽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203对,养老院直通大医院。全市33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覆盖率达82.5%,数量居全省第一,进一步打响“有福之州 幸福老人”品牌。
同时,市第一总医院成立全省首个市级医学会安宁疗护分会和首家省级培训基地,牵头成立省安宁疗护专科联盟。全市29家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试点,实现安宁疗护试点县(市)区全覆盖。
第三张“处方”
提升待遇
筑牢乡村健康基石
乡村医生为村民看病开药,不仅开出药品处方,还有生活健康处方。这是近日记者在永泰乡村采访时了解到的一件新鲜事。
“现在不管是去村卫生所看病,还是在家里接受诊疗,医生都会提醒我按时作息、按时吃药、保持适量运动。”城峰镇穴利村村民程月兰说,过去她老是忘记按时服药,饮食也重口味,血压控制得不好。严格按照乡村医生开出的健康处方调理后,她不仅血压正常了,整个人的状态也比之前好不少。
“医改后,健康管理对象的管护情况也是上级对我们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这让我们更有动力做好村民的健康‘守门人’。”穴利村的医生冯晶说。
不仅村民有就医获得感,村医也有从医幸福感。为了激发乡村卫生人才干事创业热情,永泰县推行新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先后建设32个“中心村”卫生所,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执业(助理)医师条件的医生,与基层医疗机构签订聘用合同,安排在“中心村”卫生所工作,实行编外人员、编内管理。不久前,冯晶也被招聘为合同制乡村医生。
“乡聘村用政策实施后,我的身份变了,有了固定的工资和更好的福利待遇。”冯晶算了一笔账,之前每名村医一般只负责一个村的卫生所,无基本工资,且基本公共卫生、基本药物、医务性收入少;现在她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组成,其中基本工资一年有3.6万元,绩效工资由基本公共卫生、基本药物、医务性收入等组成,加之各类补贴,收入翻了一番多。
不只是永泰,福州市出台《提升村卫生所医疗卫生能力的实施意见》,在乡村医生基本津贴、养老保障全覆盖的基础上,每年给予最高1.8万元的工作补助,强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荣誉激励等保障,进一步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改革效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随着福州医改进入构建全民健康的新阶段,不仅作为基层“网底”的乡村医生群体焕发新机,群众对健康的理念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处负责人王春兰说,从“晚得病、少得病”到“不得病”,正是得益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预防的关口不断前移,释放出越来越多的健康红利。(记者 林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