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受市政府委托,市财政局向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提请审议《关于福州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报告提出,今年重点支出安排围绕积蓄现代产业动能、强化创新要素支撑、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保障改善基本民生、加强环境污染整治、维护城市安全稳定等6个方面,为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坚强保障。
安排17.12亿元
聚焦积蓄现代产业动能
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深入开展“工业提振”三年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促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深化制造业技术改造,加快培育新一代光电、自主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积极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支持建设东南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加快推进福州海洋研究院建设,支持打造海洋工程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进企业应用绿色技术,创建绿色工厂。落实财政促消费扩内需政策,全力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工作,优化提升“1+9”重点片区消费业态。
安排15.33亿元
聚焦强化创新要素支撑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优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管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和导向作用。加大对科技研发平台扶持力度,健全完善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攻关机制,支持开展关键核心领域重大技术攻关行动。发挥“好年华 聚福州”引才品牌优势,落实各项人才奖励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引进培养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
安排222.34亿元
聚焦增强综合承载能力
持续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继续做好强农惠农政策资金保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支持优化市政路网布局,提升改造尤溪洲南立交、北兴路道路、金山大道等项目,加快东西、南北向快速进出城通道建设。推进地铁4号线后通段、滨海快线、2号线东延线、6号线东调段等线路建设,加快形成轨道交通主网络。推动新区新城建设,加快推进机场第二高速、滨海新城高速一期、G228国道滨海风景道、师大附小滨海校区等项目建设,促进新区产城人融合发展。
安排404.80亿元
聚焦保障改善基本民生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持续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5所、中小学15所,新增公办园学位4890个、义务教育学位1.2万个。加快建成滨海新城综合医院二期、市中医院五四北分院,启动建设市第一总医院老年病院区、鼓山院区。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700元提高至740元。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兜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支持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推进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市文化馆新馆、市少儿图书馆新馆、市科技馆新馆开馆。落实全民健身工作计划,广泛开展群众性赛事活动。
安排44.36亿元
聚焦加强环境污染整治
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优化调整城区空气监测站点布局,开工建设闽江口琅岐环境空气超级监测站。持续推进全域治水,加强重点河段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提升改造市政污水、雨水管网设施。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新建、提升一批垃圾转运处理设施设备,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开展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实现海漂垃圾分布密度逐年下降。完善湿地保护修复各项措施,争创国际湿地城市。
安排8.21亿元
聚焦维护城市安全稳定
开创共建共享治理格局
深化“数字公安”建设,提高智慧交通管理水平和公共安全防范预警能力,优化基层网格治理效能。深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监管,严防严控学校食品安全风险。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深入开展重大风险隐患专项整治,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系统,优化联排联调机制,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开展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