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闽菜如何出圈?政协委员热议
弘扬闽菜文化 讲好闽菜故事
去年,福建省出台了加快新闽菜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支持福州申报创建“世界美食之都”。新闽菜要如何出圈?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闽菜成为不少委员关注的话题。大家表示,要从闽菜预制菜、闽菜文化博物馆提升等方面,弘扬闽菜文化,讲好闽菜故事。
弘扬闽菜文化推动闽菜“走出去”
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中国闽菜美食文化节、第六届中国餐饮业供应链博览会、中国厨师节……去年以来,福州为全力申创“世界美食之都”举措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闽菜交流展示活动,不断推动闽菜“走出去”,打响闽菜品牌。
新闽菜要如何出圈?市政协委员李瑞琨建议,在福州重点美食街区中,结合春节、拗九节、二十四节气等特殊时间节点,举办“福州佛跳墙文化节”、闽菜非遗展演与“一县一档口”八闽美食体验活动,打造层次丰富的闽菜文化宣传、体验、消费场景。
非遗美食,是闽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跳墙、同利肉燕、永和鱼丸等非遗美食,让许多来榕的游客大饱口福。市政协委员池小霞建议,可以整合美食资源,以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等形式,高效赋能闽菜文化推广,孵化重点闽菜IP项目。
“管爷教做菜”“寻真味美叔(佬美)”……在网络时代,闽菜推广离不开新媒体,闽菜界也涌现了不少网红,他们用短视频推广当地美食,不断扩大闽菜影响力。
李瑞琨建议,运用“闽菜+新媒体”手段,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展播闽菜宣传视频、举办闽菜宣传创意征集活动、邀请新媒体创作者拍摄闽菜主题短视频等,引“流量”变“留量”,让闽菜发扬光大。
依托闽菜文化博物馆打造福建饮食文化窗口
去年,闽菜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这是全国首个以闽菜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填补了福建无菜系博物馆的空白,也成为展示福建传统饮食文化的窗口。
闽菜文化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由闽菜悠远、正宗闽味、名店盛宴和传播传承四部分组成,依托场景复原、数字互动、菜肴仿真等表现手段,多维度打造闽菜历史文化空间。
“饮食文化是旅游文化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闽菜文化博物馆的创办,对福州旅游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市政协委员鲍习羽表示,可以利用开馆即将一周年的契机,开展闽菜文化博物馆的推广工作。
当前,闽菜文化博物馆有馆藏品1000多件。池小霞建议,在藏品静态展示基础上可进一步增添动态文化展示,打造文旅新场景丰富产品供给满足游客新需求,并整合周边特色资源和社会力量,推出一批常态化、沉浸式文艺演出、技艺展示、项目互动体验等。
鲍习羽建议,将闽菜文化博物馆打造成福建美食烹饪技艺学习、培训、推广以及闽台饮食文化交流、重大烹饪赛事、华侨闽菜传播、权威荣誉认证等的饮食文化综合体,使其成为展现闽菜文化的高地。
依托“闽菜+”推动闽菜与文旅融合
近年来,福州市高度重视闽菜创新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闽菜发展,提出做大做强一批闽菜餐饮龙头企业,把闽菜打造成为全国八大菜系的精品。
在保留闽菜特点的同时,如何守正创新?李瑞琨认为,要通过要素整合,促进闽菜产业发展。
“将预制菜技术与闽菜传统技艺结合,实现工业化生产、标准化转化,助力正宗闽味预制菜‘走出去’。”李瑞琨建议,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扶助马尾、连江、福清等以水产品为重点的预制菜产业基地拓展冷链物流新生态。
闽菜与文旅的融合发展路径也成为不少市政协委员的共识。李瑞琨建议,结合Citywalk等旅游新形式,规划“闽菜+民俗”“闽菜+温泉”等食玩路线,升级“福州美食地图”,串联分散特色餐饮。
“可将闽菜、闽茶、闽酒三者有机结合,与福文化相互融合,开发相关文创产品和伴手礼,推进闽菜文化博物馆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作为一名旅游业工作者,鲍习羽建议,省市旅行社、媒体、酒店加强与闽菜文化博物馆的合作,将闽菜文化博物馆作为福建、福州必走景点之一,并推出针对博物馆的各类旅游套餐和特色活动。
李瑞琨还建议,深入挖掘、整理闽菜非遗传承人技艺,培育闽菜技能大师工作室,探索打造闽菜非遗产业基地。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闽菜非遗融合发展,运用元宇宙等技术,将传统做法、菜品原貌进行数字化还原,拓展闽菜非遗数字化开发路径、方式,构建数字化闽菜非遗产业链。
部门回应
营造闽菜消费新场景
记者从福州市商务局了解到,今年将以申创“世界美食之都”为抓手,积极引进黑珍珠、米其林、金梧桐等高级餐厅落户福州,培育本地全国性、国际化的高端餐饮新品牌。同时,发挥展览、体验、交流、教育、研发等综合性功能,把闽菜文化博物馆打造成闽菜传承保护和新闽菜发展的新载体。
今年,福州还将大力发展以水产品为核心,以闽菜为特色的预制菜新产业,持续推进闽菜“走出去”,把“有福之州 美食之都”闽菜交流系列活动打造成闽菜文化交流的新品牌。同时,开展闽菜、闽味小吃、佛跳墙体验示范店的建设,营造闽菜消费新场景。
(福州晚报记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