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福州新闻
状元榜眼探花联名题刻重现乌山
福州晚报
2024-01-25 11:05

状元榜眼探花联名题刻重现乌山

记录816年前福州人包揽科举三鼎甲盛事,历史上仅此一次

近日,文史爱好者在乌山石天景区无意间发现了一段南宋佚刻。这是一段由福州籍状元、榜眼、探花以及30位闽籍同榜进士联名的摩崖题刻。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表示,福州历来科举兴盛,佳话连连,816年前福州人包揽科举三鼎甲,历史上仅此一次。这段摩崖石刻真实记录了这一盛事,尤为珍贵。

乌山、于山摩崖石刻于2013年5月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了解,乌山历史上共有315段摩崖石刻。其中,两宋时期摩崖石刻有75段,其中现存石刻40段、佚刻35段。2011年出版的《福州摩崖石刻》(增订本)将这段南宋题刻划入佚刻。市政协文史研究员黄荣春告诉记者,这一发现让乌山现存的两宋摩崖石刻达到41段。

状元榜眼探花联名题刻重现乌山

陈光波发现了藏在护栏外的状元榜眼探花联名题刻。

无意中被发现

描红后部分可见

近日,记者跟随这段题刻的发现者陈光波,走进石天景区,寻访题刻的踪迹。

进入景区后,循着右手边的一条小径拾级而上,在一处石栏杆后便是这段题刻所在之处。记者俯身发现,这段题刻并不完整,石块上半部被“削去”,仅存部分文字。记者绕到石刻侧面,穿过一片细密的竹林后,终于来到了这段题刻的面前。

“我是在一次巡山过程中无意间发现的。当时周围杂草丛生,但我发现这块石头表面平整,可能会有石刻存在。于是我在清理了周边的杂草后,仔细观察,发现上面确实有题刻痕迹。”陈光波说。

目前,这段“不完整”的题刻已被重新描红填色,虽不能尽览,但结合清代学者郭柏苍的《乌石山志》等书籍记载,我们仍能窥晓全文。石刻为楷书,完整应为145字。《乌石山志》记载的全文如下:

“嘉定改元,上既更化,郑自诚、孙德舆、黄桂联冠进士第,于是同年陈道卿、曾梦传、林少从、邓复、叶棠、赵汝诚、郑斯立、黄顺卿、徐范、赵汝宠、周霖、陈子是、陈有声、许应龙、黄燮、陈时举、赵必兴、杨公衍、陈震、赵繇夫、高子升、赵彦仞、郑阐珍、朱伯旻、赵缜夫、茅延夫,赵崇萃、任一震、陈元震、赵彦傜以中冬戊戌会之于道山,刻石邻霄以志吾闽之盛,开封郑损以乡进士预焉。合沙刻石陈全。”

现存的这段石刻,仅余83字。其中,郑自诚、孙德舆、黄桂等人名清晰可见。但黄桂之后,为“熙……于是同年”,与《乌石山志》原文所载“联冠进士第,于是同年”不符。对此,黄荣春说:“不排除书中记载可能出错,题刻文字是第一手资料,应以摩崖石刻为准。”

状元榜眼探花联名题刻重现乌山

南宋沈如愚等人的题刻。

闽都文风鼎盛

福州“一榜三鼎甲”

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由闽籍学子包揽科举进士榜状元、榜眼、探花的盛况。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福州更是出现“一榜三鼎甲”。福州人包揽前三名,一时轰动朝野。石刻中的“郑自诚、孙德舆、黄桂联冠进士第”说的便是此事。明万历年间《福州府志》记载:“嘉定元年戊辰郑自诚榜,是科及第三人郑自诚、孙德舆、黄桂皆福州人,缙绅传以为盛世。”

据南宋梁克家《三山志》记载:“郑自诚状元,字信之,后改名性之,闽清人。”明黄仲昭在《八闽通志》中将郑性之记作侯官人。此外,亦有说法称其为长乐人。郑自诚师从朱熹,考上状元后历任秘书郎、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观文殿学士等。其中,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榜眼孙德舆,字行之,福清人,官至江西提刑。

探花黄桂,字云卿,侯官人,《三山志》记载其“始赐壬戌武举出身,官至太常少卿”,说明黄桂原本为武举人,在嘉定元年又考上了文进士,且为探花,可见其文才武略。

关于郑性之,福建民间留下了许多故事。传说在他考取功名前,因家境贫寒,曾遭三坊七巷一名屠夫羞辱。后来当他考取状元回乡时,当年羞辱过他的屠夫只得“急避”,后取谐音为“吉庇巷”。

这段摩崖石刻记载的这次聚会中,还有不少名门之后,甚至是皇室宗亲。据黄荣春介绍,题刻中的赵汝诚、赵汝宠均为汉王元佐八世孙。此外,赵必兴、赵繇夫、赵缜夫、茅(赵)延夫、赵崇萃、赵彦仞、赵彦傜等人也均为皇室宗亲。

除了文末提到的一位开封籍乡进士,也就是郑损,其余33人均为闽籍,所以在文末才会出现“刻石邻霄以志吾闽之盛”的说法,足见当年闽地文风之兴盛。

岁月飘忽如许

共赴白首之约

“同年”指的是同榜进士。据载,唐宋时期在科举放榜后,会由官府举办宴会庆贺新科进士高中,此后同榜登第者也会自发召集同年举行聚会,这类集会在当时都被称为同年会或“期集”。

在乌山现存的摩崖石刻中,关于同年会的记录除了郑自诚等题名石刻外,目前发现的还有三段。

其中最大的一段,位于道山亭下、天章台一侧,为南宋沈如愚等人的题刻。这段石刻高220厘米、宽160厘米、字径约8厘米,共提及11人,均为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同榜进士,且同在福州为官者。

文中说道:“自期集迨今,岁月飘忽如许,各天一涯,无繇合并。”落款时间为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距离登榜过去了22年。同榜进士分隔天涯,聚会无期,仅有同在福州者共11人相约同游,一时感慨万千。

霹雳岩下方,也有一处,为梁叔子等人的题刻,共提及14人,均为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的同榜进士。梁叔子,即梁克家,晋江人,为《三山志》作者。《三山志》是福州乃至福建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书。梁克家是当年状元,写下这处题刻时,担任福州知州,也是此次集会的召集人。但关于这次聚会的内容,并未详细提及。从落款时间来看,淳熙庚子中春六日,即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距离他们考取功名之时,已过去20年。

还有一处,位于道山亭西南侧,记录的是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中进士的高名世等8人,于宝庆元年(1225年)年会拜于神光寺。文中提及8位同榜进士“叙坐以齿,杯行不强酒,从容赋诗,以寻四十二年之盟,侈白首相逢之盛云”。

卢美松介绍,神光寺原址位于乌山南麓,现已不存。文中的“叙坐以齿”,其中“齿”代表年龄,指的是按照年龄的长幼来决定座次的顺序,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礼仪,有时也作“序齿”。“杯行不强酒”的意思是,喝酒尽兴但不强饮。饮酒之后,大家从容赋诗,直抒胸臆。

“此时距离他们进士及第已近42年,所以有‘四十二年之盟’的说法。‘侈白首相逢之盛云’,‘侈’字是夸耀的意思,表明同学白首相聚这样的盛事,是一件非常值得夸耀的事情,也体现他们的心情特别高兴。”卢美松表示,古代进士都十分重视同年情谊,对他们来说,这种感情十分珍贵,大家会定期集会,所以在乌山上才会出现多处以同年会为内容的摩崖石刻。这在乌山摩崖石刻中有特别的意义和突出的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史料。(记者 张浩清 刘露/文 包华/摄)

(责任编辑:赵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