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3月19日讯 (记者 曾群峰 文/图)非遗闽菜传承再添新阵地。3月18日,文儒闽都宴·“佛跳墙”体验馆开幕暨揭牌仪式在福州晋安湖畔举行。
揭牌仪式
活动中,中国名厨委副主席、“中国金厨奖”获得者陈辉现场展示了大坛佛跳墙的古法制作过程,让在场嘉宾能够近距离感受传统闽菜制作工艺。当佛跳墙大坛荷叶盖轻轻开启,一阵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弥漫全屋,将人团团包围,众人不约而同发出“哇”的惊呼声。待分装上桌,只见白色的瓷盅中,汤汁浓酽,色如琥珀,醇香、清香、荤香、鲜香沁人心脾,真的是“闻有酒香,食无酒味”;各色食材软嫩柔润又荤而不腻,互为渗透又不失本味,荤香满口,回味醇香。“正宗!”嘉宾们纷纷赞道。
“中国金厨奖”获得者陈辉现场展示大坛佛跳墙的古法制作过程
众所周知,佛跳墙是“闽菜之王”,多次荣登国宴,享誉海内外。事实上,传统佛跳墙原为大坛煨制,20世纪80年代中期,佛跳墙进行了一次改革,在不改变传统烹制技艺基础上分成小坛即位上席。此后小坛佛跳墙流行开来,至今市面上基本以小坛佛跳墙应席。
在品鉴会上,专家与大师纷纷认为,佛跳墙的独特风味,除了严格选材、用酒,制汤、煨制尤为关键。大坛有足够的空间让各种食材相互融合,也能保持应有火候温度,守得住其独有的香味,只有香气足够壮才能“坛启荤香飘四邻”。小坛温度升得快也降得快,守不住气,食材与大坛也不尽相同,食材融合度不够。因此,大坛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传统佛跳墙的原始风味。如果配上喜娘喝唱、锣鼓齐鸣、抬坛上菜、客人开坛等仪式,当场揭盖、闻香、分食,仪式感十足,再加上生动的佛跳墙文化讲解,必然令客人心生敬意,提升体验境界。
大坛煨制佛跳墙
“我们要守正,所以去做大坛佛跳墙。”坐拥“佛跳墙”“鸡汤汆海蚌”“淡糟香螺片”“闽都宴”4个地标美食荣誉的文儒九号酒店负责人郭可文表示,做闽都宴就要做大做强“闽菜之王”佛跳墙,用佛跳墙全席代表福州款待世界。
据郭可文介绍,闽都宴以佛跳墙作为主线,贯穿整个宴席。吃完小盅里的珍贵食材,大坛内剩下的猪脚、番鸭、土鸡、猪肚等和原汤,倒在大砂锅里,加入三四种当季食材,如冬天用萝卜珠、蜂窝豆腐、白菜心等,做成升级版的杂烩锅,物尽其用;或者将这些东西和配菜,让顾客打包回去,还可以和家人共享。此外,保留鸡汤汆海蚌、淡糟香螺片等经典闽菜,推出以当季食材和闽地山海特产为特色的闽菜。
虽然闽都宴的内核是传统闽菜,但在包装和呈现方式上吸纳了许多现代元素。“要学习吸收好的东西,要吸引年轻顾客,培养年轻人对闽菜的热爱。中餐讲究温度,但传统的传菜方式还是会影响到菜的口感,我们引进时尚又先进的移动式铁板炉,用当场堂灼的方式炒制,既能立刻上桌保持菜肴最好的状态,又能让食客看到鲜活、原生态的山海食材,观赏烹饪全程的美妙,让顾客和厨师互动起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与体验感。我们还请来江浙师傅做精致摆盘,请粤菜大师前来助阵……”郭可文说,闽都宴一楼将开设佛跳墙体验馆,推出佛跳墙体验款套餐。“佛跳墙是闽菜的天花板,不是大众消费,对于想品尝佛跳墙的游客,体验款佛跳墙套餐是最佳选择,两个人五六百元可以吃到正宗的佛跳墙:汤用的是大坛佛跳墙原汁,只是主材从8种减为4种,保留鱼翅、辽参、瑶柱、鸽子蛋这4种灵魂食材,还配有闽菜的蟹生、糟鱼等小碟,最后还有燕窝芋泥。”
近年来,福州市高度重视闽菜保护与传承,出台《闽菜技艺文化保护规定》《闽菜保护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保护政策。同时,积极推广闽菜文化,建设闽菜文化博物馆,举办各类美食节和文化活动。去年,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福州市“国际(闽菜)美食之都”荣誉称号,为福州申创“世界美食之都”迈出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