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福州新闻
手指动一动机器干农活 福州春耕上演“科技大片”
福州日报
2024-04-03 10:22

2日,全市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在福清市龙田镇召开,全力打好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眼下,在春耕春管一线,不仅有农民辛勤耕耘,越来越多的农机也出现在沃野间。请跟随记者脚步,看看福州春耕上演的“科技大片”。

“铁牛”正当道

4月是农机销售旺季。在福建吉峰农机展销区内,一台台崭新锃亮的农机依次排开,包括插秧机、无人机、收割机等。“一小时能耕多少地?”“马力够不够?”“售后怎么样?”面对吉峰农机有关负责人张杰铭,种植大户仔细询问。

“最近农忙,好多个订单在排队,都等着送货到田。”张杰铭说,他们公司以大型农机为主,已在福州地区销售超3000多台(套),对接的多是当地种植大户、农机合作社、农企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就在上周,农机老客户长乐雪美农业刚向他们订购了一台最新款的插秧机。雪美农业负责人李向雪表示,“买农机的花费不小,但每购一台,都可以获得两三万元补贴,能分摊点压力。不过更重要的是,今年我们又扩大了社会化服务面积,全靠这些‘铁牛’提高效率”。

“耕种面积大,需求和要求也更高,因为每台农机作业量大、使用频率高,为了保证稳定作业,往往得在农机上加大投入力度。”深耕农机领域多年,张杰铭明显感受到了新变化,以前农户更倾向于购买补贴多的农机,“现在不同了,大家的选择更理性,更多地针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来购买,在利用率上也越来越高。”

农机“无人化”

直行、转弯、掉头……2日下午,在位于福清龙田镇的汇融农业基地,农机手杨平驾驶着一台“拉风”的插秧机,所过之处,一株株茁壮的秧苗植入泥中,稻田不一会儿便披上了一身“绿衣”。

“原先一个人插秧,每天最多只能完成1亩,用上这台插秧机,2个人一天就可以插秧60亩左右。”杨平说。

今年是杨平专职做农机手的第六年,不仅操作技术更娴熟,就连跟他“搭伙过”的农机也更新换代了好几批。“别看我坐在这,其实这还是台无人驾驶插秧机。”

比起普通插秧机,现在杨平只需通过方向盘旁的一个电子屏幕完成设置,系统便能自动规划好路线,在田间自动插秧、智能避障,全程无人作业。“学起来不难,作业效率又提升了不少,比之前的还省力!”

不远处,同样替人上岗的一台植保无人机正在空中盘旋,“嗡嗡”作响间,随着旋翼转动,病虫害防治药液呈雾状散开,均匀洒落在一大片香菜田地里。

“相比人工喷洒,无人机作业定速、定量,还喷得均匀,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节约成本。”汇融农业公司总经理薛秋林介绍,近些年,公司通过采用各种“无人”农机、大型机械,实现农业高质高效生产,今年预计水稻种植面积约3100亩,年产粮食和蔬菜近2万吨。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当前,不仅农机“无人化”,随着农机不断升级,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将在抛荒撂荒等“无人耕种地块”产生更大效应,从而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开垦出更多生机勃勃的良田。

托管效益高

福州人多、山多、地少,对于小农户来说,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焉用大型农机这样的“牛刀”?但随着当下越来越多土地流转开来,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的崛起,让较大型农机在南方一带有了用武之地,那些抢先入局的经营主体,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社会化服务之路。

最近,要联系上福清聚力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严芝新还真不容易。今年一开春,严芝新忙得不可开交。这家农机合作社拥有17台以上的各类农机,在当地有口皆碑,从耕田、育苗、插秧、植保,均可机械化。

“今年机耕、机插的总服务面积上万亩,我们还对设备进行了保修,又添置了新机,效率相比去年同期还增加30%。”严芝新说,以前农民几亩地,如果请人种,忙的时候还要多请几个人。“如今,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可托管,农民可以外出打工,田地也实现了丰收,一举两得。”

社会化服务的推广,正在有效地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问题。“可以看到,目前,全市社会化服务组织越来越多。”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市组织投入春季农业生产农机7800台套,组织实施水稻机耕11.2万亩、机插5.8万亩,带动农机作业效率和种植成本“一升一降”,助力春季生产跑出“加速度”。(记者 蓝瑜萍)

(责任编辑:赵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