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底,经常锻炼人数比例在52%以上,绿色出行比例在80%以上
福州推进“全民健身·‘绿’动榕城”建设
小朋友在三江口生态公园里骑行。记者 池远 摄
日前,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全民健身·‘绿’动榕城”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底,建成具有福州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举步可就的场地设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保持在52%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0平方米以上;绿色出行环境明显改善,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显著提高,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保持在40%以上、绿色出行比例保持在80%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意见》提出四项重点任务。在持续完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方面,《意见》提出,优化城市全民健身功能布局。深入推进“体育惠民工程”,围绕“群众身边”要求,将全民健身设施覆盖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全过程,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示范圈”,统筹指导各县(市)区打造“社区体育场”“健康体育公园”等老百姓家门口的体育运动场所;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资源建设共享健身空间;新建居住区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新建小区体育设施100%覆盖;新建体育场馆无障碍设施设置率100%。
打造绿色便捷全民健身新载体。推进区域内健身步道、沿河步道、城市绿道互联互通;推进龙舟主题公园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龙舟水上活动项目;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推进户外运动配套设施,推进城乡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和覆盖延伸,每年新建和改造不少于200个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智慧健身房、健身路径等中小型体育场地(设施),加强乡镇、街道健身场地器材配备,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
在提升公共交通便利性和服务性方面,《意见》提出,加大设施投入。每年新增更新100辆以上纯电动公交车,到2027年底前,实现新能源公交车占比96%以上;推进东部办公区、洪塘等公交场站建设,新增公交场站面积1.5万平方米;每年提升改造中途站50座。
推进两网融合。每年新增优化公交线路30条以上,重新打造“干线+接驳+多样化”的三级公交线网;结合地铁4号线后通段、滨海快线F1线、2号线东延段等开通运营,围绕地铁骨干通道削减、优化重复干线公交,重点补充覆盖轨道盲区;持续评估各地铁站点换乘接驳需求,加强接驳需求旺盛区,精准接驳需求集中区,加强常规公交向轨道交通的客流喂给。
创新运营模式。一是公交方面。选取16条远郊线路开展响铃式停靠试点;评估公交网格化管理试点情况的效果,推动接驳需求集中区的精准接驳,逐步实现班次同频,运营同步,做到“地铁一到,公交即发”;大力发展定制公交、通勤专线等多元化服务模式。二是地铁方面。滨海快线F1线实行“大站快车”,加强福州主城区与滨海新城的沟通联系;逐步优化运输组织、增配电客车及设备设施更新改造等方式,力争到2027年底前,主要地铁线路(1、2号线等)实现工作日早晚高峰期内运营行车间隔缩短至4分钟以内。
完善惠民政策。继续开展公交地铁换乘优惠,在公交与地铁之间换乘享受不同的优惠,鼓励“公交+地铁”出行;组织共享单车企业研究公交地铁与共享单车换乘优惠活动,鼓励“公交+单车”“地铁+单车”高效出行;每年定期开展以绿色出行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研究福州市地铁运营累积优惠乘车活动,降低地铁出行成本。(记者 曾庆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