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福州新闻
养生店“套路”深几许?
福州日报
2024-10-24 10:05

近年来,随着市民养生保健意识的提高,各类大大小小的养生馆也在福州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由此引发的消费投诉也呈上升态势,其中争议较多的有充值服务、退款条约、项目效果及以中医诊疗之名提供的各种服务等。近日,记者走访福州多家养生馆,一探馆里的各种“套路”。

记者体验:

单次免费 联手推销

近日,记者走访了福州新华都商圈、仓山万达广场、五一广场等多地,发现大街小巷都能看见各类养生馆、头疗店的身影,店内服务项目以按摩、刮痧、艾灸最为普遍,不少店在醒目处设置着中医理疗的介绍,并悬挂着人体经络图。

20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仓山区新华都购物广场一家养生馆内,该店店长向记者推荐了价值1200元25次的会员足腿经络理疗,在记者坚持单次体验的情况下,店长没有再继续进行推销。

在店内墙壁上,记者看到门店一共提供13种不同的养生服务,涉及足腿经络、背部经络、腿部经络等,标注的单次价从98元到880元不等,疗程价从1200元/25次到6800元/10次不等,平均一次的价格在48元到680元不等,疗程价也就是会员价,远低于单次价。

单次足腿经络体验结束,记者都准备付款时,该店店长再次尝试推销会员。当记者表示,先感受一下效果,再决定是否充值时,该店长又强调,一次没有效果,要一周做一次才行。

见记者不为所动,此时一旁刚刚为记者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连忙帮衬:“下次可以约你朋友一起过来,你刚刚不是说他也喜欢养生吗?今天的这次相当于送你了。”两个人联手,一人一句,开启了强势推销,记者连忙表示拒绝,迅速离店。

记者了解到,不少养生馆线上线下推出多种促销活动,比如“体验价”“新会员价”等,还会有一些套餐活动,如“经络疏通套餐”就包括了背部、颈部经络疏通及刮痧、推拿、艾灸等,多数养生馆工作人员都会热情介绍各种服务项目套餐。

消费者:

夸大健康隐患 引导顾客充值

采访中,记者发现,部分养生馆打着“中医养生”旗号,做起了“跨界”业务,有的养生服务机构模糊了养生保健与诊疗的概念,夸大消费者的健康隐患,甚至假借专家、医生等名号,提供诊疗服务。

因偶尔肩膀不舒服,福州25岁市民小张曾在闽侯的一家养生馆陆续充值15000多元,但多次调理后,依旧效果不佳。起初,她办理了一张1000多元的特价卡,但后续消费中,工作人员说,小张的腿脚都特别寒,臀部淤堵,她的身体有各样毛病。

在这样的“话术”下,小张进行了多次充值。后来这家店还请人专门给她把脉,诊断小张“肾气不足、阳气不足”。然而,当小张前往福州一家三甲医院诊疗时,才发现医生的诊断结果与养生店所述并不相符。

“经常做背,长命百岁”“做艾灸,升阳气、祛寒湿、增强免疫力避免感冒;帮助女性调理气血……”部分养生馆打出的宣传广告神乎其神,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体验完一小时的足腿经络理疗后,次日,记者发现理疗后的小腿部位出现多处淤青,行走时脚底还会有疼痛感,直到次日傍晚都未消除。

2023年5月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划定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不得从事医疗活动和假借中医药理论开展虚假宣传的两条“红线”。规定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从事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危险性的技术方法以及开具药品处方等诊疗活动。

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也不得宣传治疗作用,不得以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治未病、健康咨询等为名或者假借中医药理论和术语开展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牟取不正当利益,广告不得使用医疗用语。

“当事人确认存在虚假或者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的情况下,监督检查机关要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于相应的罚款。”福建合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罗威表示,如果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机构或者其人员未取得执业要求的合法资质而从事诊疗活动的,签订的服务合同会因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应当全额退款,造成服务对象人身损害的,还应作出赔偿。

部门提醒:

登记注册时间较短的要留意

和健身房、教育培训机构等一样,养生店也是近年来预付款问题的“重灾区”之一。湖南、湖北、宁夏等多地消保委、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统计表示,养生保健等服务领域投的消费者投诉呈多发趋势。

“这家养生店明知道自己不开了,还引诱我去充值。”想起近日在家门口遭遇的充值事件,福州市民黎女士依旧气不打一处来。21日,记者在仓山区淮安路旁看到,黎女士充值的这家养生馆大门紧锁,门店上张贴的告示显示,门店升级,暂停营业。

记者在企查查上查询发现,这家养生店成立于2022年9月16日,注销于2023年12月28日,成立一年多的时间,但同一个门店招牌却一直挂到今天,中间曾多次更换经营者。对比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多家养生店后,记者发现其中不少养生店有一个共同特点:经营主体变更频繁,长则一年多,短则不到一年。

“对于养生馆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不给不法商家以可乘之机,一经发现予以严厉打击。”上海兰迪(福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天文建议,消费者也要擦亮双眼,对养生场所的资质和服务保持警惕,核实其营业执照、服务项目及从业人员的资质。如果消费者已经在正规医疗机构确诊疾病,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前往具有医疗资质的正规医院或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而非依赖养生保健服务,避免延误病情。

省市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消委会多次提醒,对于预付款消费“能不充就不充,能少充就少充”,不要盲信店家宣传,多考察商家的信誉度,登记注册时间较短的要留意,在充值时尽可能和商家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写明退费条款。(记者 沐方婷)

(责任编辑:赵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