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病人住院陪护难,是困扰很多家庭的难题。为减轻患者家属负担、提供更好服务,去年6月,福州市公立医院在全省率先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
所谓“无陪护”病房,即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服务,不依赖患者家属亲自陪护,也不需要家属自聘护工,实现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
“无陪护”病房能否成为解开陪护难题的答案?推广普及又需迈过几道坎?记者走访福州市多家医院探寻答案。
福州多所医院
开展“无陪护”试点
“一按床头呼叫铃,护理员很快就来到眼前,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吃喝拉撒睡,他们都能轻松搞定,让我们省心安心。”福州市民陈先生的母亲年近八旬,因腰椎间盘突出滑脱在福州市第二总医院脊柱外科就医住院,平日主要由他陪在母亲身边。
按下呼叫铃后不久,脊柱外科护士长胡小连和护理员方惠钰应声而来。在胡小连的指导下,方惠钰利索地拉起病床上的摇杆,熟练地帮助老人洗脸、洗头、导尿、擦身、拍背、打饭,工作间隙还与母子俩热情交谈。
“端屎倒尿、帮忙预约做检查都照顾到,心里有不痛快的事也经常跟她说,我们不似亲人胜似亲人。”陈母露出满意的笑容。
去年6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在全省率先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关节科、创伤科、肢体矫形与重建外科、脊柱一科、足踝外科等病区为患者提供“无陪护”服务,这是目前福州市公立医院中,开设“无陪护”试点病区最多的医院。
怎么陪?如何护?记者经过深入采访,并与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林卿交流,挖掘出“以患者为中心”的3个关键点。
首先是科学筹谋。例如,市二总院关节科、创伤科、肢体矫形与重建外科、脊柱一科、足踝外科等13个病区总共有518张“无陪护”病床,配备至少205名护士,每8小时轮班;117位护理员轮值,确保每个班次至少安排白班5人、夜班3人。
其次是四方联动。在市二总院试点“无陪护”病房的13个病区,每天一大早,医生、护士、护理员、康复师四方组团共同查房,深入了解患者病情,以便医护团队更好地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同时,整个照护期间护士与病房护理员紧密配合,责任护士会开出“每日照护处方”,护理员依方完成照护。
最后是无缝衔接。比如,陈母住院期间,亲属周末和晚上到院探望,全程由护理员照料。其间,如有照护需求,患者按动床头呼叫铃,对应护理员的手表会震动并显示床号,如此能及时响应呼叫服务的患者,同时不影响其他患者。
除了市二总院,福州市第一总医院的心内科、内分泌与代谢病科、血管与肿瘤介入科,福州市中医院外科大楼十一病区,福州肺科医院肿瘤科四病区,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的肝移植科、肝胆胰脾外科、介入科,福清市医院的骨科、甲乳外科,连江县总医院骨科等都在积极推进“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员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术后照料及康复锻炼,能够更有效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同时弥补患者家属‘不会做、不敢做、做不好’等因素导致的术后康复不佳问题。”福州市中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郑晓萍告诉记者,接下来,该院将逐步在泌尿肿瘤外科、创伤骨科等科室开展“无陪护”工作。
一对多照护
质量如何保证?
“无陪护”病房,在欧美、东南亚等地已推行多年。但在我国,不少病患及其家属对此仍持观望态度。究其原因,在于对服务价格和护理质量不够了解。
费用方面,福州市“无陪护”病房收费按照医保、患者各负担一点的原则,试行整体护理按床日收费政策。
“收费有据可依,这点让我们很放心!在‘无陪护’病房里,经过医保报销,整体护理费用自付部分明显低于我们请护工的费用。”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无陪护”病房内,患者詹女士告诉记者,请护工提供一对一服务的价格普遍在每天230元至320元,遇节假日还涨价,护理质量也得不到保障,所以她毫不犹豫选择了收费更低的“无陪护”病房。
一对多照护,质量如何保证?这是多数人关心的问题。
“‘无陪护’病房里的护理员要经过更严格的护理培训。”市二总院护理部副主任林卿介绍,医院对护理员在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上有更高的要求。护理员由第三方护理员服务公司提供。护理员需持福建省、市级医疗护理员培训中心颁发的医疗护理员证书才能上岗。进入科室后,护理员均需经过医院的专科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方可上手。
市中医院护理部主任郑晓萍表示,为让患者满意,护理员需要接受专业化和规范化培训,医院还对不同水平的护理员设置梯次工资标准,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等。
从专业角度看,“无陪护”病房的护理员与普通护工还有什么不同?
自2023年推广“无陪护”试点后,市二总医院脊柱外科的39岁护工方惠钰穿上了一身浅蓝色的工服,成为脊柱外科的护理员。
每天早上交班时,她都会收到一张责任护士为她制定的“每日照护处方”。护士会对她进行提问,答题结果纳入医院护理部、科室和第三方公司共同对护理员进行的考核中。不仅如此,科室每月定期进行“床边培训”,护士是护理员的老师,会向护理员传授专业的护理技巧。
曾做过4年护工的方惠钰说,成为“无陪护”病房的护理员,做任何事情都有规范流程,比如协助骨科患者进行轴位翻身,移位不可拖、拉、推,需将病床托起后再翻转,以免对患者造成二次创伤。
“‘无陪护’病房的推广,实现‘入院有人帮,住院有人护,检查有人陪’,24小时不间断陪护,很大程度减轻患者住院对家庭的影响,将患者家属从生活照料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患者进行情感交流。”市二总院脊柱外科护士长胡小连说。
从试点到推广
还要走几步?
眼下,“无陪护”病房已显现出一定的优势,业内人士认为,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无陪护”病房的需求将与日俱增。然而,这一模式进一步推广仍存难点。
现实中,仍有许多因素制约着护理员的技能提升。福建省卫健委发布的一份针对护理员的调研报告显示,福建在岗的医疗护理员平均年龄为5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者占比约为90%。学历低、年龄大等因素制约着行业整体技术能力的提升。
“经过正规培训的护理员还是太少了,护理员专业素质不统一,对他们而言,培训要求高、难度大。”在护理行业工作20余年的市二总院护理部副主任林卿表示,打造一支高质量护理员队伍,需要相对较长的培训周期。建议由护理职业教育类院校开设医疗护理员专业,为社会系统化培养专职护理员,着力促进护理员队伍稳定化、专业化、年轻化发展,让更多护理员投入到“无陪护”医院建设中。
当老龄化社会撞上独生子女一代,“421”家庭(4位祖辈、一对夫妻和1个小孩)越来越普遍。发展壮大“无陪护”病房,注定是一个趋势。一家护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保障试点项目,公司要从山西、天津等地调配护理员来填补人手不足。若大规模推行“无陪护”模式,缺口将会更大。
多名试点医院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从制度设计、临床实训、人员管理等角度进行综合性和规范化人才队伍培训,建立与患者更细致全面的沟通机制,后续的“无陪护”病房才能更好地推广。
专家建议完善护理员薪酬待遇及社会保险机制,加强职业价值激励导向,同时增加医疗护理员的培训频次,让更多有意愿的人员通过专业化培训,加入到护理员队伍中。
采访中,记者发现,相较于护工24小时不停歇地工作,护理员工作实行倒班制。“做‘无陪护’虽然累,但每天工作时间相对固定,私人的时间也就更好掌握。”护理员方惠钰说。(记者 林文婧/文 石美祥/摄 通讯员 朱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