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福州新闻
福州高新区南前村:风光秀美地 产业兴旺村
福州晚报
2025-01-03 10:45

历史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特色物产丰富……福州高新区南屿镇南前村,水陆交通便利,风景宜人,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福州高新区南前村:风光秀美地 产业兴旺村

南前村俯瞰图。记者 林双伟 摄

3200多年历史古遗址

记者在南前村漫步,到处干净整洁。

南前村内,有一座海拔不足35米的山丘,名叫千山兜。不要小看这个不起眼的山丘,南屿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柳振土研究发现,《闽侯县地名录》醒目标出其地名和方位。

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进行文物普查时,确认千山兜是南屿历史古遗址之一,属“黄土仑文化”,距今3200多年。《闽州形胜旗山》中记载:“千山兜遗址,位于南屿镇南前村西南一千米处。1987年发现。遗址面积约500平方米,地处台地上,山体呈南北走向,采集有灰硬陶片。陶片纹饰有方格纹、绳纹等,可辨器型有杯、壶等。”

柳振土研究发现,千山兜曾经风光旖旎,山翠绿招人,水秀柔撩人,村舍店铺鳞次栉比,打铁、染织、箍桶等作坊,三十六行皆有。时光流逝,沧海桑田。曾经风光许久的千山兜,如今已不存在。

刘氏宗祠历史厚重

南前村有远近闻名的刘氏宗祠,现为高新区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立业惟修德,敦伦在读书”,这是刻在南前村刘氏宗祠正厅的楹联,也是南屿刘氏传承数百年的祖训。在这样的祖训熏陶下,南屿刘氏人才辈出。

据介绍,刘氏宗祠建于明朝。正统年间,以刘景大为首的南屿刘氏家族有识之士为培养族中子弟和周围学子,献出200亩田作为公田,在祠堂背后创办了“藜照书院”。所有的学生免费就读,供给食宿,并延请名师教授,培养了大量人才。南屿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仕敏介绍,书院直到上世纪初还在开放教书。

南屿刘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高祖刘邦的弟弟西汉楚元王刘交。刘交的封地在彭城,后来,刘氏子孙中的一支搬迁到南华,成为刘氏世系表中显赫七房中的一支。南屿刘氏的入闽始祖,就来自南华刘氏。

南屿“刘氏祖厅”梁上还挂着许多进士牌匾,有文有武,诉说着家族的辉煌。遗憾的是,祖厅的进士牌匾多数为后代重制,只有一块色调灰暗的进士牌匾,还保留着清代的模样。

小角梳拓宽增收路

在脱胎漆器、油纸伞、角梳这闻名于世的“福州三宝”中,离日常生活最近的当属角梳。福州角梳制作技艺也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南前村,有位省级非遗角梳制作技艺传承人——陈连信。他不仅自己是制梳高手,还带动不少村民走上了这一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之路。

形同月亮船的京梳,宽齿和密齿完美结合的鸳鸯梳,带柄的烫发梳……在双福工艺加工厂的展厅,记者看到陈连信制作的角梳形态各异。采访中,陈连信还掏出一把已使用40多年的牛角梳,只见其质感平滑细腻,梳身依然完整坚韧。

据悉,1995年开始,陈连信先后在缅甸、北京创办牛角梳厂,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在外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基础后,陈连信决定返乡创业、回报桑梓。1998年后,他关停了外地工厂回到家乡,一边给乡亲们传手艺,一边带领他们做生意。如今,南前村有10多家牛角梳加工厂,全部由陈连信指导建立,带动数百名村民增收。

“除了带动村民致富,我希望作为‘福州三宝’之一的角梳的制作技艺能够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所以我有空就给来这里研学的学生讲解,或者开抖音科普,让更多人看到福州传统技艺的魅力。”陈连信说。

南前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种植六月麻笋5000亩,南前村还成立了“福州旗山六月麻笋生产基地”,把竹笋加工为福州特色笋丝、笋干等,销往国内外市场。

村内有风景优美的忠森公园,由台胞黄水金出资修建,内设体育器材,为村民提供了健身场所。台胞刘绍英也出生在南前村,他慷慨捐资350万元,建造了南屿中心小学教学楼、幼儿园等,进一步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南前村内,正在建设的南前五都安置房项目,预计2025年6月完成。该项目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安置居民380户。

交通小贴士:

南前村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导航“南前村”可达。公共交通方面,141路、765路“南前村站”可达。

(责任编辑:赵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