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对不少福州人而言,线面、肉燕、白粿等美食,是春节餐桌的标配。记者获悉,这些“福味”近来产销两旺、香飘海外。
线面又称太平面、长寿面,有着平安长寿的美好寓意,是福州人逢年过节的必备之物。连日来,有着百年手作历史的丹阳线面迎来销售高峰,每天凌晨,线面生产工厂便亮起了灯。27日,记者来到位于连江县丹阳镇新洋村的福建新翔食品有限公司,只见线面生产车间敞亮干净,工人们正在现代化生产设备旁忙碌着。
工人赶制仁山白粿。(连融媒供图)
“供不应求!每天都有上百名工人在加班加点生产。”新翔公司负责人林桂芳告诉记者,近段时间,工厂每天生产5吨左右线面,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大量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等地,让在外的游子能够品尝到来自家乡的美味,一解乡愁。
除了线面,肉燕同样是福州人年夜饭不可缺少的一道美味。俗话说“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肉燕因形似飞燕而得名,仿佛一只只灵动的小燕子将幸福与太平带进千家万户。
丹阳镇有400多年的肉燕文化,肉燕乍看朴实无华,和普通的馄饨模样相似,一口咬下去,却是满满的惊艳。“肉燕的皮和馅都是肉做的,因此也叫‘肉包肉’,肉燕皮要选用精肉多的新鲜猪后腿肉,去皮去筋去膜再经反复敲打才能制作出来,肉燕馅则是选用肥瘦相间的猪肉。”林桂芳说。
随着时代的进步,线面和肉燕生产的部分流程用机器替代,不仅可以控制温度和湿度,而且卫生环境也更加规范,做到一年四季都可以稳定生产。林桂芳说,近年来,公司推出了预包装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至全国乃至海外市场,让更多人有机会品尝到这份地方特色美食。
白粿是福州特色传统美食,有着“团团圆圆,年年高升”的美好寓意。加工者还会在白粿上印下福字、寿字等喜庆吉祥的图案,象征团圆美好。其中,历史悠久的连江潘渡镇仁山白粿远近闻名。
记者27日来到仁山村的一家白粿加工厂,刚步入制作间,诱人的米香便扑面而来。工人们各司其职,搅拌、蒸煮、揉捏、拉条等各项工序紧密衔接。不多时,一个个软滑甜香、富有弹性的白粿便新鲜出炉。
这边制作有条不紊,那边销售热火朝天,不少顾客慕名而来采购。“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儿时和父母兄弟一起做白粿的画面又浮现在眼前。”每年都会从福州市区驱车前来购买白粿的陈先生感慨地说,“过年不吃上一口,总感觉少了点什么。”#网络中国节·春节#
(记者 林文婧 通讯员 陈成志 林巧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