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福州新闻
年轻人为何偏爱情绪消费
福州晚报
2025-02-19 09:55

年后复工,购买潮玩盲盒、好运绿植将工位装饰一新,给自己带来好心情;挑选心仪的“谷子”装饰自己的房间,好似喜欢的动漫角色陪伴左右;外出游玩,购买设计感和好寓意并存的文创产品作为送给朋友的礼物……近年来,随着年轻人情感共鸣需求的增加,“情绪消费”成为一种新趋势。

年轻人为何偏爱情绪消费

东百中心泡泡玛特门店内,顾客正在选购心仪的商品。记者 宋亦敏 摄

年轻人“为快乐买单”

18日,在东二环泰禾广场的泡泡玛特门店,“90后”消费者杨猜在货架间穿梭,挑选自己喜欢的IP,而后逐一摇盒测试手感,选到最心仪的拆盒揭晓答案。

杨猜告诉记者,她是盲盒爱好者,十分喜爱泡泡玛特的潮玩IP形象,“入坑”半个月便已经花费约1200元购买盲盒。“我经常下班就要过来抽一两个,偶尔也会在小程序上抽选自己喜欢的盲盒,这个过程充满期待和未知性,十分解压。”

杨猜并非个例。记者走访发现,“花钱买快乐”正成为福州年轻人的消费新趋势,他们喜欢购买设计新奇、交互感强的产品,也愿意为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消费内容“下本钱”。

在东百街区的谷元街角门店,记者遇到了“05后”大学生宋洁。她穿着二次元服装,正在选购徽章、钥匙扣和手办。

她告诉记者,“谷子”由“Goods”音译而来,指代一切漫画、动画、游戏、偶像、特摄等版权作品的周边商品。购买这些商品的行为被称作“吃谷”,买“谷子”的人聚集到一起交流分享就形成了“谷圈”。

对宋洁而言,“吃谷”是她与动漫角色建立情感纽带的方式。“‘谷子’让我感觉这个人物可以从虚拟世界来到现实世界陪伴我,这让我觉得很幸福。”宋洁说,她每月的“吃谷”开销在200元左右,而同城一些消费力较高的同好能达到上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水准。

带来新体验 催生新场景

文创、盲盒的火热反映出一种值得关注的消费趋势:年轻人愿意为表达态度和满足情绪而付费。今年1月,由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多方团队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显示,青年网民买新奇买快乐,愿意为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消费内容“下本钱”,火爆的“二次元经济”、名贵稀奇的文玩手串、新奇有趣的潮玩盲盒等均为这一偏好下的典型高消费品类。

对于许多传统产业的商家来说,找准与情绪消费的结合点,就触到了产品升级、打开增量市场的契机。商家纷纷通过趣味性表达、创意消费场景、互动式销售,对常见的商品进行情绪增值,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

“把佛跳墙、鱼丸等福州特色美食‘绒化’,再加上现场‘炖煮’,其实也是一种创新的营销玩法。”福州厘米星球科技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何丹说,毛绒玩具互动,是属于年轻人的情绪消费,而毛绒玩具自带的文化属性让年轻人更乐于买单,“佛跳墙”毛绒玩偶成为不少年轻人来榕旅游的伴手礼。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动画系主任陈力彦告诉记者,当下年轻人更加偏好颜值高、互动性强、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在她携手福客小宇宙与麒麟书局共同推出的“三条簪”专题文创产品中,颜值高的流沙工艺冰箱贴、可DIY的套色印章成为热门产品。“他们希望文创能提供更多情绪价值,这也对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有商家从视觉、听觉、触觉多维度掘金情绪价值,如“连麦语音”“聊天搭子”“游戏陪玩”“夸夸部落”等线上虚拟情绪服务。

情绪消费火热的背后

近年来,情绪消费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不少奇特的创新产品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变化。

“纵观国内外,无论是人际相处还是媒介产品,能够提供情绪价值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新吸引力。”湖南大学教授梅文慧表示,如今的年轻人已经从过去的生存消费过渡到体验消费阶段,所关注的不仅有商品的实际价值,还有其所带来的情绪价值,即能够忘记烦恼、增加快乐的功能。

实际上,情绪消费不仅是市场趋势,更是社会需求的体现。通过情绪消费,消费者可以获得情感慰藉,商家也能找到新的增长点。

福州市文化产业商会会长郑斌彪认为,无论是将文化符号转化为文创产品,还是用互动方式更新消费体验,都是非常好的创业方向,而且随着市场的扩大,这一产业能带动更多创意型就业。

“创意工作要避免高度标准化和机械化,否则容易导致从业者产生疲惫感。”郑斌彪提醒,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样重要,从业者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商品质量。消费者自身也要保持理性消费观,不要让“为情绪付费”变成“为冲动买单”。(记者 燕晓 宋亦敏)

(责任编辑:赵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