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漳平市档案馆在整理民国时期档案资料时发现一批茶业工会相关史料,经漳平市闽南文化研究会组织专业人员初步认定,此批史料共有五大类八十五份。
漳平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北溪)上游,境内群山环抱,森林资源丰富,山间云雾缭绕,十分适合茶树生长。漳平种茶制茶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元代,漳平的先民就有了种茶的农事活动。奇兰、色种、水仙等乌龙茶盛行,20世纪初,宁洋县(今漳平双洋镇)大会村刘永发和郑玉光两个茶农,从建州水吉引进了水仙茶苗在大会村进行栽培。而后,漳平水仙茶种植先传到中村及南洋镇等地。近十几年来,在漳平市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推动和专业茶叶科技人员的指导帮助下,漳平水仙茶产品多年来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并取得了多个国家级品牌,极大地推动了漳平市茶产业发展。2022年11月29日,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次发现的民国时期漳平茶产业史料,有漳平县党泰乡北寮保保长申请发放茶农经营贷款的报告,福建省政府、漳平县政府的批示件、漳平县茶业产业工会发起人名册、茶业工会会员名册、漳平县茶业职业工会章程草案(六章、三十五条)、中华民国经济部中央标准局茶叶(出口)国家标准。成立茶业工会的缘起是民国末期物价飞涨,茶农经营困难。民国三十七年二月三日党泰乡北寮保保长何庆添以《呈请发放茶农贷款以维生产而利农业由》上书漳平县政府,县长批示“应先组织合作社再行请贷可也”,民国三十七年三月二十日北寮保茶叶生产合作社在梧溪成立,后因名称不合规定,改为“漳平县茶业职业工会”;民国三十七年十月七日上午,在党泰乡南洋村召开“漳平市茶业职业工会”成立大会,首批会员72人,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党泰乡永洲保卢文桥当选为理事长。
这次发现的民国时期茶产业史料,对研究民国时期漳平茶叶产业发展、生产经营、社会生态、经济民生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詹春明 曹木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