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昨日召开的泉州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会上获悉,泉州市结合“项目攻坚”“抓城建提品质”等专项行动,按年度计划推动落地开工一批项目、建成投用一批项目,弥补学位不足的问题。2023—2025年,全市计划新增中小学建设项目162个、预计可新增学位18.18万个(小学87个项目、10.42万个,初中45个项目、4.36万个,高中30个项目、3.4万个)。
泉州市晋光小学东海校区扩建项目效果图(学校 供图)
补学位短板 完善新区学校和“名优校+”布局
根据摸底,2023年秋季,全市小学迎来“二孩”入学高峰,预测全市公办小学一年级学位缺口主要集中在中心市区和部分城区学校;同时2023—2025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呈逐年增加趋势。
面对中心市区局部学位结构性紧缺的问题,重点完善新区学校建设布局和“名优校+”布局。中心市区共梳理策划了“十四五”期间98个学校项目(含扩建),全部竣工投用后可新增学位13.62 万个(其中幼儿园0.8万个、小学6.55万个、中学6.27万个),已制定分年度建设计划。学校建成移交后,综合考虑片区带动和优质教育资源扩面,通过“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模式,先行布局规划新增“名优校+”项目12个,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带动片区能级提升,加快新区人口集聚,同时缓解中心市区局部学位供需矛盾。
提升办学质量 培育“新优校”和优质高中
增量的同时,注重“提质”。
小学方面,一手抓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在现在65.8%(830所)的基础上,至2025年再新增180所,提升至80%以上;一手抓乡村小学温馨校园建设,2022年底前建成200所,通过3年再建成430所。
初中方面,抓市“新优校”培育:从173所公办独立初中校中遴选45所作为培育建设校,通过3年培育,至2025年确认30所“新优校”。
高中方面,一手抓优质高中培育,在培育建设一批省示范性高中的基础上,新增创建一批省一级达标高中;一手抓县域高中提升行动,针对硬件不足、师资和优质生源流失等问题,从财政投入、项目建设、规范招生、教师薪酬和流动等方面入手,提升县域高中办学质量。
增强师资力量 “外引”加“内育”激发活力
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我市专门出台《泉州市“基础教育人才引进行动”工作方案》提高人才补助标准,在专项招聘、职称直聘职称单列、提拔晋升等方面给予突破,力争至2025年引聘百名博士研究生、千名硕士研究生和教育部属院校本科毕业生到我市基础教育学校任教。目前,市直学校已赴华东师范大学完成首轮校招工作,拟聘用部属院校毕业生、研究生31人,其他县(市、区)也陆续启动2023年“校招”工作。
除了积极“外引”,还加强“内育”。健全“梯级培养”体系,实施新教师“启航计划”、初中强师计划、名师培养计划和校长领航计划,立足本土名师培育,促进教师队伍递进式发展。同时,开展薄弱师资专项培训。2021年以来,累计遂选市级名师250人、名校长150人、学科带头人500人并分批开展培训培养,737名教师参加市级薄弱师资专项培训。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十四五”期间计划培养市级以上名校长300名、名师400名、学科教学带头人500名、骨干教师1500名、教坛新秀550名。
同时,以推进创建国家县域优质均衡县为抓手,力争2028年全部通过评估、验收,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泉州晚报记者曾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