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家长们也纷纷行动起来,他们精心准备营养膳食,注重调节孩子的心理状态,确保孩子能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的挑战。昨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为家长如何科学地陪伴孩子备考支招。
饮食: 勿乱更换食谱 午餐吃八分饱
高考已进入倒计时,考生们就要迎来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在这个关键时期,许多家长会在饮食上下足功夫,希望能为孩子的考试“加分”。市民陈女士的女儿今年参加高考,她和先生分工明确:高考期间,她先生每天负责接送女儿,她则采购新鲜食材,为女儿提供营养美味的饭菜。那么,在考前该如何合理搭配,实现均衡饮食呢?
泉州市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郑敏燕副主任医师建议,一日三餐要合理安排。早餐最好包括谷薯类、肉蛋类、奶豆类、蔬果类,可以安排馒头、面包或玉米、红薯等主食,搭配鸡蛋、牛奶和一些新鲜蔬果,以提供充足的能量和维生素,另外再加一把坚果以补充优质脂肪。午餐则应确保足够的蛋白质和蔬菜摄入,以满足下午持续学习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午餐吃八分饱即可,因为吃太饱,会使大量的血液涌向消化器官,导致脑部缺氧,使人昏昏欲睡,影响学习效率。晚餐则建议相对清淡,避免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平时有吃夜宵习惯的同学应避免夜宵进食过晚过饱,防止夜间消化不良影响睡眠及第二天早餐的食欲。平时没有吃夜宵习惯的同学,家长在这段时间也可不用额外安排夜宵,遵从平时的进食规律即可,以确保夜间良好的睡眠质量。
在食物选择上,郑敏燕表示,要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奶类、大豆类、鱼虾类等,可提高免疫力;另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可提高脑细胞活性,提高记忆力,增强视网膜的反射力,预防视力减退;同时,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全谷物和绿叶蔬菜,也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和集中力。在营养摄入方面,家长应尽量保证平和的心态,稳定每日食谱,营造一种轻松自然的饮食氛围,尊重孩子意愿,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考生的心理压力。
此外,高考期间,建议考生不要尝试从未接触过的食物和饮料,以及刺激性的食物,如冰的、辣的食物,以防引发过敏或胃肠不适,从而影响考试状态。同时,避免食用剩饭剩菜和生冷食物,以防食物中毒或肠胃不适。
眼下正值盛夏,考生出汗较多,应适量补水。郑敏燕建议,考生每天要保证1500毫升到2000毫升的饮水量,切记不能以喝饮料代替喝水,补水时优先选择白开水、矿泉水,但考试当天早上要适当控制饮水量,以免在考试时出现内急的情况。
心理: 正确看待焦虑 倾听孩子感受
临近考试,有些考生可能会感到压力大,出现焦虑等症状。考生应该如何调整心理状态,让身心保持良好水平迎接考试呢?家长应如何正确看待并帮考生缓解心理压力呢?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侯海波。
侯海波表示,考前和考试期间保持适当的紧张和焦虑感,反而会让大脑活跃,有利于超常发挥。对于适度的紧张情绪,考生和家长都应该理性看待并接纳它的存在。但如果考生出现焦虑反应过度,如烦躁、易怒、失眠,甚至有的出现心慌、头晕、恶心、呕吐等躯体反应,就需要引起重视。
如何缓解压力呢?侯海波说,考生可以通过深呼吸缓解紧张,吸气时能多慢就多慢,呼气时能多慢就多慢。尝试多次以后,会觉得自己的肌肉身体出奇地放松,内心也会非常地平静。同时,运动也是缓解压力的好方法,比如打羽毛球、乒乓球,听音乐慢跑等。“在慢跑时,随着音乐的节奏,可以让思想自由地飞翔。”需要注意的是,考生不要进行足球、篮球等对抗性太激烈的运动,因为太兴奋容易引起失眠。
此外,考生可以通过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已经准备好了,“我一定能考出好成绩”,并大脑描绘出一副高考成功的画面;考生还可以通过大脑想象过往曾经的美好瞬间,这样也能帮助考生转移当下的焦虑情绪。
在侯海波看来,家长在这个阶段需要多倾听孩子的感受和看法,给予支持和鼓励。要避免再给孩子打鸡血,否则会让孩子更加紧张。与此同时,要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计划去备考。(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张晓玲 庄鹏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