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订餐已成为很多市民订餐的新习惯。
今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首次将网络食品经营纳入监管,要求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要实名登记入网经营者,审核入网经营者证照,并且承担相关责任。如何监管网络订餐平台,也成为食品安全部门的新课题。
记者近日实地探访发现,不少网上号称专做精致私房菜的餐馆,实际是脏乱差的家庭作坊、“幽灵餐厅”;多家第三方订餐平台对注册餐馆审核不严,部分网店登记地址不明,有的藏身民宅,环境堪忧,甚至连营业执照和从业资格都没有,食品安全存在严重隐患。
网络外卖耍“两面派”网上高大上 网下脏乱差
现场走访
民宅内无证经营“私房菜”
近日,本报记者打开“饿了么”软件,根据软件中的商家,随机实地走访了其中几家网上外卖餐厅,发现不少问题。
“回味私房砂锅粥”在网站上标注的地址为台湾街科瑞大厦B栋某室。由于电梯坏了,记者只好沿着光线昏暗的楼梯往上爬,抵达之后发现该地址属于私人住宅。站在门口,虽然才下午4点多,但明显感觉光线不足有些阴森。门恰好开了,一男子出来,以为记者是食客,赶紧招呼进店。环顾四周,大厅墙上贴着菜单,但并未看到营业执照和餐饮服务许可证。
对此,该男子的解释是正在办,还没办下来,“因为这是私房菜,办不了”。男子说,通过网络叫餐的客户比较多,来吃的多是熟人。截至昨晚,这家店仍未有任何相关注册信息。
酸辣粉店“天下第一粉”在“饿了么”网站上并没有留下详细地址,记者一番找寻后,发现它位于后浦社三振超市以东的一家店面里。
这是一家临街小店面,厨房和餐厅仅用一个柜台隔开,环境简陋脏乱。店里的食客几乎都是穿着校服的学生。女店主说,加盟“饿了么”才3个月,但开店已有一段时间。然而,记者在店里并未看到营业执照和餐饮服务许可证。女老板称,证照还没申请下来。
记者调查
网上外卖餐厅不少没资质
记者走访发现,网上叫餐随叫随到,但“幽灵餐厅”的真身却不易寻找,资质也难以确认。
通过订餐平台订餐,消费者该如何确认餐饮商家是否具备相关资质?记者分别浏览了美团外卖和百度外卖官网,不少商家并没有相关资质、证照的公示。消费者无法通过浏览店铺,确认商家是否合法。
记者在“饿了么”网站官网对吕岭路一带的491家餐饮商家进行统计,发现证照具备的商家仅有74家,仅占总数的15.07%;两者都显示“正在上传”的商家有190户,占总数的45.56%,接近一半;剩下的227家不是没有显示餐饮服务许可证,就是没有显示营业执照,占39.37%。
也就是说,根据统计结果,有近一半“说不清道不明”的“幽灵餐厅”成了正在给消费者送外卖的商家。
网站回应
确有无证商家进入订餐App
为何有这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餐厅,能进入订餐App平台?
“饿了么”网站公关部对此回应称,加盟商家必须具备线下的相关资质,包括但不限于店面、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等。作为订餐平台确实存在一些加盟商家无证经营或者信息采集不到位的情况,“这并非个案,而是一个行业的困境。我们作为企业,很难去核实。”
该负责人表示,现阶段各家平台都在逐步清理无证经营的商家,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他们正在上海浦东试点“互联网+信用监管”项目,由政府提供数据,在订餐平台进行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和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示。
数字数据
八成网上外卖餐厅证照“不明”
记者对吕岭路一带的491家餐饮商家进行统计,发现:
74家证照具备,仅占15.07%;
190家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都显示“正在上传”,占45.56%;
剩下的227家不是没有显示餐饮服务许可证,就是没有显示营业执照,占39.37%。
部门说法
将对线上餐饮交易进行监管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网络食品经营的线上经营者须有线下经营主体,并需依法取得相关许可证照,否则不得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审查其相关许可资质,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他们将加大对线下食品经营者的监管力度,依法对线上交易进行监管,同时建议消费者理性消费,选择有资质的餐饮单位消费。
相关法规
网络食品有了“紧箍咒”
新《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的《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者备案凭证”,同时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或者经营活动的主页面醒目位置公示营业执照、许可证件或者备案凭证”。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申请进入平台的食品经营者资质进行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