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新闻 >福建频道 >闽南新闻 >厦门新闻
老照片再现厦门沙坡尾原始风情 揭秘渔港百年发展史
2015-11-03 08:49
海西晨报

 

1

2

3

沙坡尾位于厦港街道的中心区域,是厦门最为古老的港口。明代以前,沙坡尾有着“玉沙坡”的美称,据史料记载,沙坡尾厦门港一带曾渔业兴旺发达,片区内遍布船厂和码头,人口旺盛,商业繁荣。

玉沙坡位于厦门港的海岸线,是一个月牙形的海湾,分沙坡头、沙坡尾。“环抱如带,沙长数百丈,上容百家,税馆在焉。风水淘汰,毫无所损……”清乾隆《鹭江志》是这么描述玉沙坡的。

拥有最原始的渔港风情

清同治年间,沙坡尾还只是厦门港的一处沙滩,避风坞的雏形可见,面积大约是今天的3倍大。通过石桥进入港湾,内有龙王庙、朝宗庙、船厂、水操亭等,这些景观在“文革”期间毁灭。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1年的沙坡尾一带,可见有一道白色的城墙,故称白城,起于镇北关(今厦大),经胡里山,止于沙坡尾武口炮台,沙坡尾片区附近的下沃演武池还是郑成功操练水军之地。西洋随军画师描绘了关于厦门港的人文风情。

许多渔民把房屋建在海边,船直接停靠在家门口。这些渔民大多为疍民,世代宅船而居,靠捕鱼为生,历朝历代都被视为社会最底层的贱民。清雍正七年(1729年)诏书说:“疍户本属良民,无可轻贱摈弃之处……凡无力之疍户听其在船自便,不必强会登岸,如有力能建造房屋及搭棚栖身者,准其在近水村庄居住,与齐民一同编列甲户,以便稽查。”获得陆上定居的合法身份后,大量疍民聚族而居厦门港,最初就落脚在玉沙坡。

在当时,沙坡尾只是一个小地名,一般人都称这里为厦门港,直到上世纪90年代大家还是习惯称厦门港,今天,只有上年纪的厦门人还有这个习惯。除了是渔港,沙坡尾还是一个重要的军港和通商贸易港口,早年有许多厦门人就从这里漂洋出海下南洋。

作为厦门当时最重要的港口,当然也存在配套的造船厂,较为大型的有两家,一家在沙坡尾,另一家在沙坡头打石字旁。19世纪80年代,爱德华兹拍摄的造船厂,距打石字仅咫尺之遥,背景是关岛河避风坞和繁忙的沙坡尾渔港。

迈进工业时代的厦门港

1911年,厦门电灯公司在沙坡尾成立;1913年,厦门大同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在沙坡尾成立;随着大量华侨返厦参与投资建设,紧接着厦门冷冻厂也选址在沙坡尾,与电灯公司相邻,两个厂区的烟囱成了当时厦门港的一道风景线;1928年,经过城市规划后的厦门港沙坡尾地图显示,填海后,沙坡尾港湾原本朝北的入口被填,从南面开一道口进入避风坞。避风坞的面积虽然比原来缩小了许多,但是仍然比现在大三分之一。

1927年至1932年,厦门进行了首次大规模市政建设,在海军司令林国赓的执政下,由周醒南主导,开山辟路建海堤筑街市。厦门港沙坡头、沙坡尾一带正在大规模建设。市政建设后,在厦门港建起了井然有序的骑楼街市;1930年,位于淘化大同和亚细亚之间的寿山路正在开发中,远处已经在围海筑堤,向海延伸近百米,沙坡头的原始海岸线、沙滩已经不复存在,而沙坡尾的沙滩则被保留了下来。

市政建设后,沙坡头建起了第三市场,沙坡尾(民族路、大学路)修建起了骑楼。

 

4

5

6

7

百废待兴的沙坡尾

从1967年的沙坡尾地图来看,避风坞周边已经遍布工厂,有水产加工厂、鱼肝油厂、电厂、冷冻厂、船舶修理厂等。1952年,厦门百废待兴,国家生产鱼肝油的工厂奇缺,而厦门靠海,地理环境非常优越,为了发展经济,中央在厦门港沙坡尾创办鱼肝油加工厂。那时,厦门成为前线,与金门对峙,大量解放军进入厦门,守卫海防前线。上世纪60年代的沙坡尾,帆船是常客。由于地处海防前线,岸边建有碉堡,如今这座碉堡已距离避风坞近百米,它藏身在大学路的拐弯处,已经和房屋融为一体。

上世纪70年代的沙坡尾大学路,当时从市区坐公车去厦大从这儿经过。从蜂巢山拍摄厦门港,沙坡尾的渔港功能正在逐步被工业取代,周边建起了不少职工宿舍楼。

返回顶部
手机站 海峡网
m.hx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