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称,降香黄檀未被盗采,地面还有长出的新树苗。
■枝条被砍下来堆路边的是南洋楹,不是降香黄檀。
昨天,植物园方面向本报表示,园区内的降香黄檀(俗称黄花梨木)并未被盗采,非常感谢晚报和市民的监督。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对园内植物的管理、保护,植物园目前正在建立一套植物信息管理系统,相当于为植物打造“人事档案”。
10月25日,有市民向本报市民热线反映称,植物园的黄花梨木数量减少,疑被盗采。本报报道后,引起植物园方面重视。
【解释】
南洋楹修剪引发误会
“黄花梨木”未被盗采
昨天下午,植物园副总工程师陈先生带着记者来到降香黄檀种植区域。该区域有一棵树有被砍过的痕迹,砍下来的枝干堆放在路旁。陈先生介绍,这棵树的学名叫南洋楹,并非降香黄檀,它的部分树干已腐朽,出于安全考虑,园林工人将腐朽部分砍下来。这些枝干可用于日后的园林造景,因此暂时被堆放在路边,因此才引起市民误会。而南洋楹旁边的降香黄檀则完好无损。
对于坊间流传“天价黄花梨木”的说法,陈先生表示,降香黄檀在我国多地广泛种植,但真正好品质的降香黄檀不多,并非随便一棵降香黄檀都值钱。“至少要长到五六十年以上,它的心材才会好,而且还要看直径、材质、色泽等。”陈先生说。
“我们可以确定,降香黄檀没有被盗采!”植物园主任张先生表示,本周已组织工作人员对晚报读者李先生反映的区域进行复查、核实,确认降香黄檀是完好的。张先生说,非常感谢市民对植物园的关心和监督,这是在帮助、督促园方把管理工作做到位。张先生还表示,希望邀请李先生到现场来,他可以当面做出解释,消除误会。
【举措】
每棵植物登记“身份信息”
一旦发生意外可追责
张先生表示,不仅降香黄檀,植物园内所有的植物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珍稀、名贵”的,所以园方一直努力把每一棵植物都保护好。他透露,目前植物园园林科研科正牵头对园区内的所有引种植物进行“身份信息登记”,建立一套植物信息管理系统,把每一棵植物的“来龙去脉”弄清楚。
记者了解到,这套系统的原理是,工作人员前期利用全站仪对植物园每一处的坐标数据进行详细测绘,并记录该区域植物的详细品种。每一棵植物的“身份信息”都要登记清楚,比如它什么时候种植或移植,什么时候开花结果,有没有“生过病”等。这些信息都将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一有变化,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及时更新,这样一来,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就可随时追查责任。
该系统将植物园划分为13个区域,目前已有4个区域的植物完成信息录入,全部工作预计在2020年结束。张先生说,这个项目更大的意义在于科研,植物园除了是风景名胜区外,更重要的身份是厦门的引种驯化和园林建设示范基地。植物信息记录下来后,无论管理人员更替或流失,研究资料都会详细记录下来,为日后的研究留下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