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闽南新闻 >厦门新闻
​2025年厦门将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厦门日报
2022-01-20 09:06

2025年厦门将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厦门市“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规划》日前发布,为您详细解读

厦门农业农村

亮眼成绩

2020年

●全市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实现营收1021亿元,成为全市第九条突破千亿元的产业链(群)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03亿元,是2015年的1.4倍,“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6.3%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12元,总量连续16年位居全省第一,是2015年的1.5倍,“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8.7%

发展目标

到2025年

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产值超140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长速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农村更加生态宜居、整洁优美、文明和谐。力争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到2035年

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全面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高标准实现。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林永利)到2025年,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产值超140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长速度,力争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35年,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全面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高标准实现。

昨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世真做客市政府网站,解读日前出炉的《厦门市“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详细介绍厦门“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

此次《规划》立足厦门实际,突出厦门特色亮点,为未来五年厦门农业农村发展指明方向和目标,它的出台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实际行动。

《规划》的总体要求主要从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十四五”时期主要指标,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充分体现规划指标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同时明确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增强发展新活力新动能,加快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的主要任务。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生活富裕 农村改革 公共服务

五大关键词

解读《规划》亮点

“十四五”期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走符合厦门实际的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都市现代农业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市场化、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生态化,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加快提升特色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努力走出一条有特色、高质量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乡村建设行动

坚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依托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推进城镇村庄规划布局,加快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完备、生活环境自然优美、乡村治理科学有序的美丽宜居新农村。

民生品质提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和传承闽南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培育特色乡风文明,提振农民精神面貌。

改革创新赋能

以农村社区治理和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城乡社区结对共建为抓手,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开放协同融合

积极拓展农民就业创业增收空间,促进农民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地就业,促进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推动农民全面发展。

展望“十四五” 农业全面升级

立足服务城市发展,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优势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商贸物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转型升级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智慧赋能农业发展,产业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增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建成,都市现代农业区域化布局更加合理。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400亿元,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3.4万元/人,家庭农场达到600家。

农村全面进步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城镇开发边界外的村庄规划覆盖率达100%,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0%。

农民全面发展

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公共服务品质优良、农民生活安居乐业的和美社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200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

关键词1 产业兴旺 高质量发展 都市现代农业

“十四五”期间,厦门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市场化、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生态化,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加快提升特色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努力走出一条有特色、高质量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厦门将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苗木、水产种苗等优势特色农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4万吨以上。大力发展种苗产业,规划建设厦门现代水产种业园区。办好海峡种业博览会,促进两岸精品种业互动交流。提升花卉苗木产业,重点培育草本花卉、蝴蝶兰、三角梅花卉种苗业。到2025年,全市种子种苗企业引进、选育蔬菜新品种150个,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6%。

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厦门将以大农村资源为基础,以镇、村为聚集地,打造集“特色农业、养生度假、创意文化、精品民宿”为一体的独具闽南气质的高颜值乡村旅游胜地,重点推动军营村、大帽山、香山、顶村、竹坝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打造集美灌口、同安汀溪、海沧天竺山、翔安大帽山等乡村旅游集聚区。到2025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量达到12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到15亿元。

关键词2 生态宜居 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十四五”期间,厦门将依托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推进城镇村庄规划布局,加快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完备、生活环境自然优美、乡村治理科学有序的美丽宜居新农村。

在城镇村庄规划建设上,立足全市村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分门别类推进村庄规划建设,构建布局合理的城乡体系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比如,建设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此外,修缮保护乡村风貌建筑,积极开展全市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的梳理工作,完善传统村落名录,划定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加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推进村庄道路设施建设,不仅构建畅通便捷路网,更要提升农村公路设施品质,完善乡村慢行交通系统,打造特色骑行路线、绿色步道。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推动生活污水提升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农房整治工程等,实现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实施“绿盈乡村”建设工程,梯次推进富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乡村生态振兴村建设,到2025年“绿盈乡村”占比超过80%。

在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上,实施流域综合整治工程,持续推进岛外九条溪流综合整治,营造优美宜居生态环境;实施绿色山体建设工程,重点开展蔡尖尾山-太平山、大厝山等山体修复工程,同时塑造丰富多彩的山体景观;实施森林生态修复工程,结合山体林相改造,加快植树造林;实施海域综合整治工程,强化海陆一体化的海岸带综合管理体制,积极实施美丽海岸工程。

关键词3 生活富裕 积极拓展 农民就业创业增收空间

“十四五”期间,厦门将积极拓展农民就业创业增收空间,促进农民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地就业,促进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推动农民全面发展。

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厦门将大力发展乡村产业,鼓励村民利用自建房屋、土地经营权等资产入股乡村新业态,合理分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增值收益,促进财产性收入占比提升。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加快推进产、储、加、销一体化建设,引导更多的农民纳入现代化发展轨道,让农民分享各环节带来的收益。结合全域旅游、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文化产业,将农村环境资源资本化、生态产业化、文化经济化,增加农民多元化收入。

此外,厦门还将推进“落后村收入倍增,中等村投资倍增,富裕村数量倍增”三大倍增行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鼓励农民依法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作价入股参与农村产业开发项目。

厦门还将支持和引导能人返乡、市民下乡、工商企业兴乡,以租赁、合作方式整合利用农村空闲民居创新创业、发展休闲产业,投资农业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商贸物流服务业以及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同时,厦门将以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龙头企业骨干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手等新一代青年为重点,着力培育农业“创客”,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厦门将启动家庭农场培育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工程、龙头企业提升工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关键词4 农村改革 持续增强 发展新活力新动能

“十四五”期间,厦门将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上,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同时允许村集体在农民自愿前提下,依法把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充分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开展村(居)委会事务与集体经济组织经济事务分离试点,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有效治理形式。

厦门将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大力培育示范家庭农场,提高家庭农场发展水平。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全覆盖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培育一批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农业经营模式。

关键词5 公共服务 贴心服务 让农村生活更美好

厦门将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合理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保留并办好必要的小规模学校,加强乡村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支持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持续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行学校“管、办、评”改革,全面提升乡村学校教育质量。采取轮岗交流的形式,利用帮扶学校优质资源,对受帮扶学校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整体提高薄弱学校办学质量。

实施健康乡村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岛外医院建设进度,加快推进马銮湾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集美灌口医院、环东海域医院、市妇幼保健院集美院区、翔安区妇幼保健院及计生服务站项目。建成投用一批岛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街道(镇)配置1所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标准化的卫生所。

实施农村养老设施建设工程。依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农家书屋、全民健身设施等,为老年人提供关爱服务。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利用农村闲置学校、村两委用房、医院用房、民房等资源改造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开展自助式、互助式养老服务。

(责任编辑:唐秀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