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闽南新闻 >厦门新闻
​绿色低碳答卷 厦门何以拿高分?
厦门日报
2023-12-20 11:09

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虽已过大雪节气,放眼厦门,仍是满城青绿、山海如画。厦门的绿色低碳答卷,写在这青山碧海间。

近年来,厦门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布局,积极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创建工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低碳试点体系。近日,记者前往东坪山和鼓浪屿,探寻厦门的绿色低碳密码。

东坪山 建成我省首个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天风海涛、万石涵翠。东坪山的美,不仅来源于大自然的馈赠,更因在片区提升改造中,融入了绿色低碳理念。

10日上午,记者来到东坪山。正值周末,不少市民游客在这“城市绿肺”中,呼吸着新鲜空气。刚走到东山水库附近,就看到青山绿水间,缓缓驶来一辆红色纯电动巴士,“片区建设了一条纯电动公交线路,既满足大家的出行需求,又节能环保。”思明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称。

记者留意到,东坪山片区的新增路灯,全部采用太阳能供电,能根据光线的变化自动开关、调节亮度,起到节约用电的作用。“我们还鼓励和倡导居民使用高效节能灯代替常规灯泡,使用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灯具,减少照明能耗。”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经核算,仅优化能源结构一项措施,每年就能让东坪山片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78吨。

一个个绿色低碳发展的剪影,拼接起东坪山生态文明建设的别致蓝图。记者走进山屿悦度假民宿,立即被随处可见的“低碳”吸引——屋内的墙面使用了生态稻草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甲醛等有害气体的释放;外墙的装饰也就地取材,将原有民房的建筑条石和闲置老木头重复利用,这样既节省了运输成本,也缓解了建筑垃圾的碳排放难题。

“不仅是这个低碳民宿,在做所有景观设计时,我们都注重结合东坪山片区地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不改变原有地貌,并在施工中采用节能降耗技术。尽力把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达到绿色、生态、低碳的目的。”东坪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元斌说。

据悉,2020年9月,通过专家组评估验收,东坪山片区建成了全省首个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成为厦门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的一个亮点。绿色用能贯穿了东坪山示范区建设的始终,如今,节能减排已经在这里蔚然成风。“厦门始终深入践行碳中和理念,片区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碳汇提升、低碳文化等多方面通过一系列减碳措施,不断巩固提升近零碳排放建设成效,探索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先进的区域低碳发展模式。”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绿色低碳,不仅体现在提升改造中,本身也隐藏在山林的一草一木间。“我们根据区域位置、景观要求的不同进行树种的配置与设计,建成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森林景观,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达到增碳汇的效果。”该负责人称,截至目前,东坪山已完成林相改造总面积4595.1亩,其中林下补植阔叶树面积3768.4亩;营造花海片林面积329.8亩;封山育林面积42.3亩……通过以上措施,预计乔木林碳汇年均增长5%,可增加森林碳汇59.05吨。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片区在实现近零碳排放的基础上,又持续减碳超过100吨,入选2021年度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鼓浪屿 福建省首个实现近零碳排放景区的世界文化遗产地

10日下午,记者又来到鼓浪屿,探寻“女王皇冠上的宝石”中的绿色低碳密码。

近年来,厦门将低碳发展理念融入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精心打造全国首个世界文化遗产近零碳深度体验地——“电气岛”“数字岛”“无废岛”“生态岛”“步行岛”等五大战略、“数字化平台建设”“低碳交通”“零碳建筑”“电气厨房试点”“推广垃圾分类”等十大行动,清晰描绘琴岛低碳发展蓝图。

在鼓浪屿上,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与低碳发展深度融合。“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为目标,厦门制定《鼓浪屿近零碳景区创建实施方案》等规划,将鼓浪屿历史、人文、建筑、景观等与低碳发展深度融合,在依法保护文化遗存和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注重延续原有生态环境,加强岛、礁、洞、山、草、木、花等各类生态元素保护与修复。”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鼓浪屿已成为福建省首个实现近零碳排放景区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岛景区森林植被等绿化比例维持在60%以上,生态碳汇储量达到500吨/年以上,鼓浪屿无疑成为天然碳库。

每隔一段时间,岛上居民陈木英就会和学员们一起来到绿海鸥琴岛之巢环保教育基地制作工艺品。居民日常生活中废弃的纸张、泡沫等可回收物,都在这里变成造型丰富的折纸艺术品。“鼓浪屿实行固体废物全周期管理,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我们利用环保驿站召开环保讲座、制作废旧物品工艺品和环保酵素,供市民游客低碳打卡。”环保站工作人员说。

除了全面推广电子门票、船票,岛上还推行“垃圾不落地”行动,居民和商户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此外,废水循环利用、废气源头防治,也是打造“无废岛”的重要环节。目前,鼓浪屿岛上建成3个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的中水用于绿化浇灌、喷淋,实现废水再利用。

走近鼓浪屿漳州路3-3号,砖红色小楼的外墙,闪烁着细碎亮光。原来,这是薄膜光伏幕墙,在日光下,每一寸都在发电。在鼓浪屿,这样的绿色化能源设施随处可见。

“近年来,鼓浪屿建成福建省首个‘光储直柔’一体化零碳建筑,大力建设太阳能屋顶光伏公厕,并布设环海道路太阳能照明系统,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0吨。”岛上电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鼓浪屿电力占终端用能比例达99%以上,基本淘汰了除生活用能以外化石能源使用。岛上部分政府部门、居民、餐饮企业开展全电厨房改造试点,每年可减少使用液化气50余吨,实现减排二氧化碳约150吨。

科技力量的加持,则为鼓浪屿低碳建设插上智慧的翅膀。电力消费、污水处理、液化气使用……在鼓浪屿数字化低碳管理平台上,景区内主要碳排放源数据一目了然。通过数据生成的碳数据热力图,形象地展示了景区内主要的碳排放源群,为景区低碳管理提供大数据参考。

“鼓浪屿‘智慧岛’建设还包括‘思明碳行者’碳普惠小程序,游客和居民的低碳行为可转化为碳积分,并与商超、饭店、酒店等进行积分兑换。”平台工作人员提供了一组数据:目前,已累计带动约50万人次参与低碳行为积分兑换行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吨以上。

(责任编辑:唐秀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