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刘艳)厦门加码布局新型储能赛道。昨日上午,市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厦门市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简称《行动计划》)进行解读。根据《行动计划》,厦门将以“创新引领、跨界融合,场景赋能、示范推广,链主带动、构筑生态”为发展原则,加快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力争到2026年,新型储能产业年均增速超20%,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带动关联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初步形成要素富集、协同高效的产业生态圈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高地。
今年全国“两会”,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晓燕在发布会上表示,《行动计划》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厦门产业发展需要,谋划建设了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概念验证中试基地等一批科创平台,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高校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厦门在构建“4+4+6”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将新能源产业列为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氢能和储能列为六大未来产业之一。2023年,厦门进一步将新型储能(含氢能)作为五大未来风口产业之一,明确提出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
新型储能发展方面,厦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充分结合自身禀赋开展了创新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
比如,由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运行的福建省首个“虚拟电厂”平台,聚合社会可调节负荷资源42万千瓦,相当于1.5台常规燃煤发电机组能力;象屿保税区将新型储能与装备绿色升级和园区数字转型结合,建成零碳综合保税区。截至目前,园区光伏整体装机容量达7.74兆瓦,年发电量可超930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2930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9270吨。
目标
力争到2026年,厦门新型储能产业年均增速超20%,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带动关联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初步形成要素富集、协同高效的产业生态圈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高地。
内容
●重点发展4个领域
立足区域资源特色和产业优势,《行动计划》提出,厦门将重点发展电化学储能、氢储能、新型电力系统和多元布局新型储能技术4个领域。其中,电化学储能主要发展储能电池、储能系统部件、储能解决方案;氢储能主要发展氢储能设备及材料、氢燃料电池及汽车;新型电力系统主要发展新型电力设备、电力电子器件、能源互联网;远期布局发展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新技术。
●实施6大行动
《行动计划》主要提出实施储能技术源头突破、储能成果中试孵化、储能应用场景示范、储能市场开拓服务、储能企业培育壮大、储能产业品牌塑造6大行动。
●策划26个场景
根据《行动计划》,厦门特别策划了26个场景,涵盖城市、园区和基础设施三个类型,突出场景建设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发挥对产业集聚和招商引资的统筹指导作用。
26个场景中,除新型电力系统、电动厦门等2个已规划的场景外,其余均为新谋划场景。如,建设城市应急储能系统;部署建设磷酸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独立共享电站;因地制宜建设集制氢、加氢、加气一体化站;开展近零能耗建筑升级改造;探索“即插即用式”家庭储能系统等等。
●梳理20个重点项目
《行动计划》还突出项目带动,梳理了20个重点项目,包括在建、平台类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具体包括海辰锂电二期;新能安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二期);中创新航三期一、二阶段;中能瑞新储能项目;厦钨新能海璟基地锂离子电池材料扩产项目等。
●完善政策保障
《行动计划》提出,由市领导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协调和推动全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工作;研究氢能产业支持政策,制定加氢站建设管理办法,逐步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加大资金和人才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