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2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芹)8月26日,厦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厦门文旅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导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厦门文旅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达5645万人次,同比增长17%;实现旅游总收入820亿元,同比增长23%。2023年及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及人均旅游花费等五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研究发布,厦门是全国“游客最想去的城市”榜单第十位、全国“旅游集团优选投资城市”第三位、“全国游客满意度十佳城市”第三位。
今年春节,厦门推出“非遗过大年”“文艺过大年”“博物馆里过大年”“书香过大年”“乐游过大年”五大主题390多场重点文旅活动,在全市掀起“非遗热”“文博热”和“民俗热”,世界非遗民俗文化活动——“送王船”之迎王祈福民俗活动吸引近20万人到场观看。今年5月举办的第十届鼓浪屿诗歌节,吸引近30万人参与,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1.7亿元。推动发行“厦门144小时过境免签外国人畅游卡”,2023年共接待入境游客52.64万人次,同比增长152.33%。
社交平台上“拉着行李箱来厦门看演出”成为热门话题,2023年以来,共举办各类营业性演出5.2万余场,大型明星演唱会外地观众占比超七成。举办各类展览220余场、会议6300余场,两大“二次元”盛会落户厦门,成为新的“流量密码”。举办全国级别以上体育赛事活动40余项,各类赛事活动创造综合效益超45亿元,“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成为拉动消费新动能。
作为“诗和远方”的融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文旅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厦门文旅经济,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立足创新发展,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全域旅游格局,打造精品旅游环线,把旅游项目串成线、连成片,提升岛内外辐射带动效应;要打造特色亮点,深入挖掘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质,打造个性化城市标签和城市IP,增强城市辨识度,提供城市共鸣感,留住游客记忆点,把“头回客”变成“回头客”;要加强以文塑旅,提升文博场馆品质,变馆藏为流量、变场馆为景点、变文物故事为文旅产品;要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完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游客满意度、增强体验感和获得感,创建世界一流国际旅游休闲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