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宁德新闻
周宁七步后洋村:荒山复垦成了“绿色银行”
闽东日报
2021-08-09 15:42

周宁七步后洋村:荒山复垦成了“绿色银行”

绿色生态发展的后洋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远远望见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的第一感受。走进村内,房前屋后鲜花绿荫,老老少少纳凉攀谈,怡然自得。尽管夏日炎炎,但是这藏在云端深处的山水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后洋村是革命老区村,30多年前还是一片荒山,多年来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荒山复垦后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983年,后洋村村民黄振芳带领全家开始开垦荒山50亩,贷款8万元造林,还在速生林中套种马铃薯、魔芋、叶等作物。1989年2月23日,黄振芳和其他7位农民代表一起,被请到宁德地区行署会议厅,坐上主席台,为地直机关干部作改革十年的形势报告。“山鸡飞上凤凰台”,农民给干部作形势报告,一时在宁德传为佳话。

后洋村坚持走生态发展的科学之路,近年来,后洋村以黄振芳家庭林场为样榜,积极探索林旅融合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打造环境优美、文明诚信、社会和谐的七彩后洋。2020年,后洋村村民人均收入达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7万元。

好生态是最宝贵的民生福祉。后洋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三库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贫困户60余人,以土地、技术、劳动力等多元化要素入股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全村发展草珊瑚、彩色水稻100多亩。

60岁的脱贫户张汶钊曾因身患肾病,又要供养3个子女,生活非常困难。在后洋村党支部的鼓励下,他担任村河道管理员,并发展林下养殖,养了300多只鸡鸭。“管理河道月工资800元,养鸡鸭一年收入2万多元,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了。”张汶钊说。

后洋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金线莲、黄精、芍药等100多亩。引进和谐牧业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50亩,养殖荷斯坦黑白花奶牛1000余头,年产值达48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个。后洋还吸引三杉花卉企业落户,年产值达3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通过提供高杆玉米种苗,定单回收等方式带动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

“绿色银行”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后洋村积极融入全域旅游战略,大力发展“家庭林场+乡村观光”旅游路线,发展林下种养殖业,引进牧场、花卉企业,村集体“造血功能”明显增强,预计2021年村集体经济总值可突破50万元。如今的后洋村,拥有7300多亩林场,绿树成荫、葱翠欲滴。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科学引领下,后洋村因地制宜,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整治为重点,制定了《后洋村新农村建设方案》,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全面建设。

后洋村先后筹资1000多万元,完成2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3D立体墙绘、农家乐、村道连接纵三线,并修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村庄变得越来越美。

7月20日,全省首个“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在周宁县“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黄振芳家庭林场)授牌成立。该实践基地涵盖“三库”生态文明实践主题展览、“三库”生态文化广场、彩色水稻示范基地、林下经济种植等内容,通过展示馆、特色景观、党建活动等形式聚焦“三库”理念、阐释“三库”理论、讲述“三库”故事,强调“以林兴业”打造“黄振芳”文化品牌。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如今,后洋村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协同的绿色发展之路,逐步形成“林、茶、果、牧、养”结合的发展路径,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林业发展的“后洋思路”还在不断地续写新篇章。(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黄起青 文/图)

(责任编辑:赵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