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福鼎市白琳镇金山工业园区,只见宽阔的玄武路两旁,一排排现代化高标准厂房拔地而起,车间内自动化流水线高效作业,不见粉尘飞扬,让人一改对石板材加工的刻板印象。
白琳镇被誉为“玄武岩之乡”,因镇内大嶂山中勘探发现一种名为“福鼎黑”的玄武岩而声名鹊起,曾吸引无数“淘金者”开山采石。这里所开采出的玄武岩约占全国黑色石材市场份额的80%,该镇也因此成为“中国十大石材出口基地”之一。然而,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当地石材行业对资源的严重依赖和单一的生产模式必须得到转变。
近年来,福鼎市加快推动石材行业转型升级,从“单打一”变成“组合拳”,在新园区建设、产业链延伸、环保化生产等方面做足文章,蹚出一条转型带动发展的新路子。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金山工业园区密布着数百家石材加工厂。
“因为入行门槛低、利润高,一个台子、几架锯子就能进行加工作业。”康达石材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初峰介绍,长期的粗放发展模式致使整个产业加工方式落后、产业效率低下、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堪忧。
园区整合建设是石材产业重新布局发展的关键。福鼎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政企合作规划设计,令数百家石材加工厂从单打独斗模式走向抱团发展,推动金山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实现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过几年努力,工业园区原有的348家零散加工厂被整合成28家股份制有限公司和2家精深加工企业,园区面积由655亩整合至485亩,政府投入3亿元建设园区相关配套工程,并通过技术升级,令园区的排污标准达到国家要求。
“整合期间,园区为我们安排了充足的厂房用地和资金保障。只有从大局着眼,才能在风险抵御、研发产品和开拓新市场中发挥更大优势。”吴初峰说。
目前,园区已有26家企业投入生产,预计全部企业投产后将创造产值30亿元。
赛道转换 附加值攀升
记者了解到,在现阶段的规划中,白琳镇大嶂山玄武岩矿区的矿山还有6年开采期。如何打破眼前对资源的重度依赖,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福鼎石材业的头等大事。
“相比过去的粗放发展,如今的福鼎石材产业要以异形加工、工艺改造和创新为突破口,以绿色环保为标尺,未来的路才能走得更久更远。”福鼎市白琳镇副书记张林说。福鼎市石材行业同样也达成类似共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要做精工艺,完成“卖石头到卖石材产品”的转变。
在康达石材有限公司的厂房内,记者看到各类加工完成的玄武岩茶盘。与普通粗糙的板材不同,这些茶盘被加工打磨成各种不同的表面,光滑黝黑、触感温润、质感颇佳。
福鼎白茶近年来在市场中异军突起,颇受消费者喜爱。一些石材厂家窥见其中商机,将白茶文化与玄武岩茶盘相结合,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青睐。
“一块由玄武岩荒料加工成的普通石板材价值一般在70元左右,通过精加工制作成茶盘,价值就达700元至800元,出口到国外甚至价格翻番。”吴初峰说,如此一来,不仅产业链得以拓展,产品附加值也水涨船高。
盛鑫石业也是此次园区升级整合后形成的28家企业之一,在传统石材加工的基础上,它还致力于精深加工石碑、石柱等产品。
“如今石材产品在古建筑行业的发展空间很大,我们的生产加工设备也在更新,可以实现设计、清洗、雕刻、烘干‘一条龙’加工生产。”盛鑫石业总经理夏品亮说,精加工的石材产品更具有市场潜力。
固废利用 环保全方位
早年,金山工业园区为整治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污水乱排等问题,曾在园区内建立污水处理厂,但治标不治本,周边的生态问题依然无法有效解决。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福鼎石材业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记者在走访金山工业园区时注意到,每家厂房外皆放置了两个十五六米高的黑色沉淀罐。原来,这些都是园区企业各自花费150万元安装的环保设备。
据福建臻润环保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承斌介绍,这些黑色沉淀罐用来沉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污水。工业污水被集中到蓄水池后,便会注入药水分解沉淀,再从蓄水池泵抽到沉淀罐,上层的水进入清水循环回用罐,重新回到车间重复利用,沉淀的污泥则经压滤泵压成泥饼,用于制造建筑材料,真正实现污水零排放、固废再利用。
在这场行业生态整治中,源头治理同样不能缺位。在白琳镇玄武岩矿区,黑黢黢的矿山上种植了7000多株杜英树苗,各台段边坡也种上了爬山虎、葛藤。
自2018年以来,福建玄武石材有限公司采取工程治理措施和绿化治理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投资550万元完成145亩矿山采空区生态植被恢复治理,坡面整治11万立方米,覆土面积约140亩。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因害设防,加强绿化美化,使矿山周边设施及土地生态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福建玄武石材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克挺说。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动金山园区转型升级,整合全市石材家装市场,建成石材贸易中心,主动融入城市环玄武湖发展战略,打造环湖发展新中心。”张林对行业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本报记者 朱子微 通讯员 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