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艺术何为?在有着千年历史的古田县杉洋镇珠洋村,书法和闽剧交相辉映,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文化动能。
杉洋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誉为“文武古镇,耕读人家”。古田“大东”一带的书法艺术根植于这片沃土,书法名家辈出。杉洋镇所属珠洋村,是重点侨村、老区基点村、中国传统村落,人称“玉田珠浦”。这里处处洋溢着书卷气,明清古厝、宗祠、古街和古驿道承载时光……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名人、革命志士、海外华侨和各界贤达从此走出。
5月15日,古韵悠悠、民风淳朴的珠洋村又热闹了起来。
当日,由福建省文联、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主办的“乡村振兴·文化赋能”书法作品邀请陈列展在此开展,现场展出苏士澍、叶培贵、潘文海、陈奋武、柯云瀚等著名书法家、文化名家创作的近百幅书法佳作,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既有浑然古朴的篆隶,又有工整隽秀的楷体,还有挥洒自如的行草,让村民们大开眼界。有乡贤如是感慨:“这次回来,我被震撼到了,梦中的家乡原来可以如此风雅,祠堂那盘炒糕也能承载浓浓的文化乡愁!”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珠洋村村民对书法尤为喜爱,墨风古韵一脉相承。此次主办方之所以把高规格的展览办到村里,正是因为认识到了文化自信才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陈列展所在地“石壁山房”已有近300年历史。据介绍,本次展出的近百幅书法作品将在这个古厝里长期展陈,用山光水色留住美丽乡愁,用墨韵书香涵养文化根脉。正如省文联党组书记王秋梅所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魂所系。以文铸魂,凝聚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以文化人,培育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以文兴业,厚实乡村振兴的发展底蕴。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艺’心永向党,深入乡村提炼主题、萃取题材,用功用情用力创作展现美丽乡村山水之美、风情之美、生活之美的优秀作品。”
特色是竞争力,也是生命力。珠洋村有个“珠洋业余闽剧团”,戏曲文化滋养下的村里人,爱看戏,也懂戏。
珠洋“有戏”。2020年底,古田县闽剧传习所在此成立,闽剧传习蔚然成风,“送戏下乡”成为一景。由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福建芳华越剧院等联合举办的几场“戏剧复兴进乡村”活动在村中上演,为群众实景演出越剧《孔雀东南飞》、闽剧《王莲莲拜香》等经典剧目,一阵铿锵的锣鼓、一段悠扬的唱腔,总能把村民们凝聚在一起。
杉洋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珠洋村包村干部余剑辉说:“按照‘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理念,我们启动了珠洋村‘闽剧传习+农耕体验’研学文旅基地项目建设,建设一个‘闽剧传习+文旅体验’研学基地,目前已完成闽剧传习所配套食住项目、闽剧传习教学点和研学中心建设。”
去年底,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一行到珠洋村考察,现场参观了古街道、恩美楼、风水林、宗祠和古建修复等项目,就珠洋村古村落保护、休闲旅游开发、乡村产业发展等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并达成初步共识。
“我们加大乡村文化建设力度,修缮了宗祠、步道、廊桥、凉亭,待日月湖景观建设工程、鹰嘴峰石步道景观工程等项目全部投用后,预计村集体可增收50多万元,村民们家门口的‘文旅饭’会越吃越香。”珠洋村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许广城信心满满。
本报记者 单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