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2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杨远帆)2月12日,古田县一年一乡镇“送温暖 献爱心”大型公益活动启动,100名志愿者和20台爱心车辆分头出发,为136名困难老人送上关心与慰问。活动中,志愿者走村入户,为老人们测血压、理发、打扫卫生……不仅将物资和慰问金送到孤寡困难老人家中,更将浓浓的社会温情送到老人们的心中。
“以往每年搞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都是集中在几天之内,将手里的一些东西单方面送给老百姓,没有与群众很好互动。”古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余兰介绍说,今年古田县积极响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号召,将常态化开展“三下乡”服务与“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创新推出下乡巡回服务机制,着力解决群众的身边事、困难事、烦心事,切实提升基层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
欢歌笑语辞旧岁,“福见好戏”贺新春。离杉洋镇区不远的珠洋村,是一个中国传统村落。珠洋村民爱看戏,也懂戏,还成立了一个业余闽剧团,闽剧传习蔚然成风。今年春节期间,村里的戏迷们刚刚过足了戏瘾——来自省实验闽剧院的“大腕”们带来了三台精心准备的闽剧大戏,让大伙在浓浓的年味中感受幸福。
“如今这样不定期的‘送戏下乡’已成为村里的一景。一阵铿锵的锣鼓、一段悠扬的唱腔,总能把村民的心凝聚在一起。”珠洋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许广城高兴地说,正是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村里启动了“闽剧传习+农耕体验”研学文旅基地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闽剧传习所配套食住、闽剧传习教学点和研学中心建设。
珠洋村的变化是古田县将“三下乡”变常下乡,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一个缩影。
2月8日晚,古田县杉洋镇“文武古镇”景区,由于疫情暂停了三年的民俗“踩街”再次开场。活动中,灯谜活动,舞龙、游台阁等表演队伍一一亮相,民俗表演长队在粉墙黛瓦中穿行,一路蜿蜒腾挪,气势不凡。精彩纷呈的演出吸引众多群众和游客驻足观看。
据了解,除了文化娱乐方面的内容,古田还将实施文明风尚、健康生活、美丽乡村和科技富民等方面的常态化工作。以文明工作为例,当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优质服务品牌、活跃宣传形式载体等途径,把集中服务活动与日常服务活动相结合,打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并逐渐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
“不管‘几下乡’,根本是农民群众要得到实惠。不宜‘大兵团作战’,而应‘小股部队’深入到基层,长期驻扎下来,增强农村的造血功能。”余兰深有感触地说。
去年以来,每当开展相关活动之前,古田县相关部门都会对群众需求进行调研。比如,部分食用菌种植户有扩大种植规模的需求,但苦于欠缺资金,当地就把金融助农列入“三下乡”活动的内容。“三下乡”变成了常下乡、常在乡,古田县通过广泛组织开展道德教育、文化娱乐、民俗文化传承等活动,让广大基层群众唱起来、跳起来、乐起来、富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