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在福安市穆阳畲族乡虎头村,桃花漫山遍野绽放。“赏花之余,还可以选购桃胶、烤肉和线面等特产。”虎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虎头桃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树灿热情地为游客当起了导游。
近年来,该村立足当地畲族特色文化和“千亩桃园”旅游资源优势,将特色产业、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观光旅游融合,连续举办多届畲乡桃花节、水蜜桃采摘节、斗桃赛等活动,成功打响金牌旅游村的品牌。2022年,虎头村人均收入298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3.08万元。
虎头村在旅游市场的探索,是宁德市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农旅文旅深度融合,大力挖掘打造特色生产性景观资源,开发乡村民俗、乡村特产、农事体验等综合型旅游产品,打造金牌旅游村的生动写照。
积极打造生产性景观
宁德地貌集“山海川岛”于一体,灵山秀水荟萃,近年来吸引大量游客到来。然而,在开发旅游设施和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一些村落一度出现同质化严重、缺乏文化特色等问题,造成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为破解这一困境,宁德市相关部门通过详细调研,围绕“村”游产品供给升级、消费体验升级、服务体验升级进行探索,思考升级转型之道。
“一个村落的‘颜值’在于其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又与其生存之道息息相关。当地村民的生产方式,就是自身旅游特色的源泉。”福建省亚太科学院高级研究员赵天跃说,生产性景观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劳动,是一种有生命、有文化,能长期继承、有明显物质产出的景观。例如,宁德是全国著名的茶叶之乡、水产养殖基地,满山茶树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沿海由数十万个彩色网箱组成的海上渔排,俨然是一条条漂浮在海面上的彩带。因此,围绕这种生产特色打造的乡村游,才能长盛不衰。
为科学有效引导各地立足自身特色打造生产性景观,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宁德市发挥党组织作用,强化全域统筹、全域增能,以县为单位,构建引领金牌旅游村建设的党建联合体,通过组建文旅产业党建联盟、成立文旅中心村(片区)党委、开展跨县跨乡村党组织联建等模式,推动旅游产业区域化联动发展;创新合股联营机制,广泛吸引群众和社会资本参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融资20亿元赋能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已在78个金牌旅游村建成“五星党组织”,生成项目273个,总投资5.3933亿元。
锻炼乡村发展“生力军”
夜幕降临,开设在寿山党史书屋内的“寿山夜校”传出一阵阵读书声。“之前在走村入户中,我发现很多村民都有学习意愿,想弥补受教育水平不高的缺憾,但苦于村里没有老师。”给夜校的同学们上完课,省派寿山村驻村第一书记陈进兴跟记者谈起设立“寿山夜校”的历程。了解村民需求后,他牵头组织十几名乡、村两级志愿者组建服务小分队,每晚7时至8时,轮流给村民授课,讲授政策理论、农村实用技术、电子产品使用、直播技术等。
类似用好下沉力量,帮助村集体练好内功、挖掘潜力的成功案例,在宁德屡见不鲜,并且有了制度保障。
目前,宁德每个金牌旅游村配置1名乡镇(街道)党政主官包村负责,1名第一书记或乡村振兴指导员驻村帮扶,1名科技特派员挂村指导,1名金融助理员驻乡联村;并整合住建、水利、文游、海渔、农业等11个部门的专业力量,组成81支帮带导师团队,定期到金牌旅游村开展对口服务或专项服务;此外,还精准对接各地商会、驻外党组织、在外人才工作站,实施能人“回引、培养、选拔”工程,以乡村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动员他们到金牌旅游村创业兴业;从乡贤能人、致富能手、高校毕业生、专业人才等群体中选聘31名金牌旅游村职业经理人,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通过整合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市场监管、人力资源等培训资源,宁德已经实现金牌旅游村干部、产业领军人物等群体培训全覆盖,为提升村民知识技能水平,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提供了保障。
打造强村富民新业态
翻开霞浦县牙城镇渡头村集体经济账本,入选金牌旅游村后收入明显增加。借助当地杨家溪景区的特色优势,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服务队,引导农户到景区“上班”当“摄影模特”、售卖特产等,带动当地200多户人均年增收1万多元。“过去我们都要外出打工,不好找工作,现在家门口就有很多工种可以选择,吃上了热乎乎的‘旅游饭’!”村民陈维左笑着说。
屏南县寿山村充分挖掘“传统村落+”“生态+”的优势,提出了“茶盐古道·清新寿山”的特色IP;福鼎嵛山岛以金牌旅游村建设为契机,布局海边环线渔村,打造海岛休闲旅游品牌……近年来,宁德通过深挖金牌旅游村历史文化内涵和自然风貌资源,开发乡村民俗、乡村特产、农事体验等综合型旅游产品,运用产品故事讲解、旅游营销、直播带货等方式,创新乡村建设“工料法”、流转盘活闲置农房等模式,大力发展休闲养生、生态康养、农事体验、特色民宿、研学基地等新业态,让宁德乡村旅游呈现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立足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态势,近年来,宁德市大力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党组织采取联合开发、土地流转、存量挖掘、入股分红、租赁承包等方式,领办创办文旅产业项目,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22年全市产生收益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362个,实现金牌旅游村全覆盖,实施项目543个,群众入社5499户,年均收益24.6万元,户均收益0.48万元。(本报记者 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