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南平新闻
光泽:为畲族群众脱贫开“良方” 能人引领产业带动
闽南网南平
2020-09-08 10:44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近年来,光泽县委、县政府多措并举,通过能人引领、产业带动、易地搬迁等方式,着力破解少数民族发展难题,8个民族村19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能人引领,激活一池春水

八月的光泽,骄阳似火。在寨里镇浆源村雷兴贵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元胡种植基地里,几十位村民正头顶烈日采收元胡。“我们夫妻俩都70多岁了,身体又不好,干不了重活,帮合作社在地里挖元胡,收1斤有1.3元的工资,夫妻俩每天能赚200多元,一个多月,已赚了5000多元。”正与妻子一起采挖元胡的金保坛组脱贫户雷兴玉说。

浆源村有161户626人,其中少数民族54户218人,主要为雷姓,合作社负责人雷兴贵就是畲族。他从1亩多的元胡种植开始,慢慢发展到如今120亩药材,品种也从原来单一的元胡增加到生姜、贝母、瓜蒌等药材,年产值近70万元。致富后的雷兴贵不忘乡亲。他雇佣工人,以本地村民为主,一些轻快活则优先照顾老年人、残疾人、贫困户,一年内仅劳务工资就要支付30多万元。

司前乡司前村是光泽最大的少数民族村,畲族人口占全县畲族人口的四分之一。2017年,村里引回乡贤罗福添创办福建浩裕服饰有限公司,100多名村里的妇女、中老年人成了公司员工。外何组的雷新建因视网膜脱落,先后做了三次手术,花费近10万元,手术后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妻子要照看两个孩子,无法外出赚钱,他家成了省定贫困户。现在雷新建到浩裕服饰公司上班,妻子忙完家务也来帮忙,两人每月工资近6000元,有了这笔稳定的收入,全家顺利脱贫了。

“每年,浩裕服饰有限公司上交村部场地租金8.5万元,支付村民劳务工资300多万元。引入这个公司,贫困户有了就业平台,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稳定脱贫没有问题。”司前村党支部书记林如华说。

产业带动,盘活一片资源

太银少数民族村地处大山深处,早年靠着人均20多亩毛竹山家家过上富足的日子。近年来,虽然毛竹价格不断回落,但太银人一点也不心慌,因为他们找到了新的致富路子。

2016年,村党支部书记吴礼财牵头成立了高海拔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种植红芽芋、竹荪、木耳、茭白等经济作物,105个村民分别以田地、资金、劳动力入股合作社,其中包括13家贫困户。去年,合作社收入160多万元,入社成员人均增收1.5万元。

太银村有2万多亩竹山,山内长有大量的的箬叶,近几年,箬叶价格一路走高,村里看到了商机。今年,村里成立箬叶收购加工厂,129户村民,每户入股1万元。“让129户村民入股,并不是我们缺少资金,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村民共同分享生态资源带来的红利。”吴礼财说。目前,加工厂已收购鲜箬叶45万公斤,销售干叶1万多公斤,销售额30多万元。除了箬叶加工厂,村里还办起了鲜笋加工厂,向村民大量收购春笋,加工成笋干出售。目前已加工笋干近5000公斤,按市场行情,每公斤70元,产值达30多万元。

产业发展拓宽了村民赚钱的门路。如今,太银村村民一年四季有活干、有收入:春季种芋子、挖春笋,夏季采野茶、管蔬菜,秋季采箬叶、管竹山,冬季挖冬笋、种木耳。

易地搬迁,挪活一方村民

坐在自家宽敞明亮的客厅里,雷其石时常会想,要是早几年就有这么一套新房,妻子也不会与自己离婚了。

雷其石老家在司前乡东山村枫树垅村民小组,前几年,妻子对看不到尽头的穷日子彻底失望,撇下两个孩子和年迈的婆婆走了。雷其石既要照顾视力障碍的老母,又要照看两个孩子,不到50岁的他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

枫树垅共24户人家,其中两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不足百人的村子竟有8个单身汉,甚至有一家三代光棍。村党支部书记官祥文说,枫树垅组虽有山有田,但地处高山,泥土路“晴天车辆难上下,雨天摩托也难行”,山上竹木不值钱,口粮也得从野猪口中抢,要挖穷根只有整村搬迁。

2017年,光泽县结合圣农特色小镇建设,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居住偏远、交通不畅的村民易地搬迁到圣农小镇。雷其石属于少数民族,又是国定贫困户,他在圣农小镇购买了一套两房两厅一厨一卫的新房。各种政策迭加补助,不但购房的21.5万元没出一分钱,政府还为其提供了3万元的简易装修款。

迁到圣农小镇后,女儿在小镇就近入学,考虑到母亲视力不好,他没进圣农上班,而是选择在城区打零工。城区就业机会多,而且工资高,他每个月做上20天,就能赚3000多元,空闲时还能回老家管理毛竹林。

目前,枫树垅有16户迁到圣农小镇,剩下的迁到司前新村。易地搬迁后,村民都有了稳定的就业渠道,全村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

光泽县民宗局局长连丹丹介绍,为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尽快摆脱贫困,光泽县实施县直部门和乡镇一对一帮扶民族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帮扶机制。目前,全县103名党员干部与103户少数民族贫困户结成了对子。同时,8个民族村卫生所完成标准化建设,开通“一体化”医保终端服务,贫困户家庭全部纳入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政策范围,有效保证了少数民族群众稳定脱贫。

(责任编辑:赵睿)
返回顶部